将上述字词结合起来理解,“民之失德,干糇以愆”的大致意思是:当民众丧失了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时,他们就连最基本的干粮(或生活必需品)也会因为不道德的行为而失去或受到惩罚。这里的“干糇以愆”是一种比喻说法,强调道德的缺失会导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遭受不幸或损失。 四、深层解读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句话揭示了道...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这句话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是古代中文的经典语句之一。下面是对这句话的详细释义: 原文:民之失德,乾糇以愆。 逐词解释: 民:指百姓、民众。 之:助词,连接前后词语,无实义。 失:失去、丧失。 德:道德、品行。 乾(gān)糇(hóu):干粮,这里特指干燥易保存的粗劣食物,如干饭团...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落月屋梁,相思的意思 这句话出自《诗经》,意思是:人们如果丧失道德,朋友间连干粮这样的小事情也可能引发纠纷,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琢玉器。“落月屋梁”是描绘杜甫梦见李白的容颜;“暮云春树”则表达了杜甫想望李白的风采。 因此,整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如果丧失道德,...
小提示:"民之失德,乾餱以愆。"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有人早已失美德,一口干粮致埋怨 词语释义 失德:过错;罪过;失误。 小提示:"民之失德,乾餱以愆。"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失德 全诗 原文译文拼音版 诗经
小提示:"民之失德,乾餱以愆。"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失德 全诗 原文译文拼音版 沈亚之 沈亚之(781—832),字下贤,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工诗善文,唐代文学家。沈亚之初至长安,曾投韩愈门下,与李贺结交,与杜牧、张祜、徐凝等友善。举不第,贺为歌以送归。元和十年(公元八一五年)第...
民之失德干糇以愆的意思 “民之失德”指的是广大人民的道德败坏和行为不端,这种现象在社会中屡见不鲜。而“干糇”则是指在做某些事情时的疏漏和错误,这些错误常常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损失。“以愆”则是表示一种后悔和懊悔的情感。 因此,“民之失德干糇以愆”的意思是指,当人们的道德水平下降,行为不端时,经常会...
试着阅读下面的短文,说说你对文章的理解。幼学琼林(节选)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落月屋梁,相思颜色;暮云春树,想望丰仪。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失德” 是失去友谊而 “愆” 乃过也,是过失.“干糇通 “干糇” ,是粗 薄的食物。 题干中的俗语告诉我们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
1.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这句话的含义并非如你所解释的那样。其中,“失德”指的是人们失去了道德准则,而“愆”意为过失或错误。2. "干糇"实际上是指粗劣的食物,而不是你所理解的粗薄的食物。3. 这句话出自《诗经》,其目的是教导民众珍惜道德规范,而不是你所说的教化民众因为食物这样的...
民之失德 更新时间: 2025-03-20 06:31 出自于古诗伐木中的诗句 46 次浏览 伐木读音 平仄:平平平平 拼音: mínzhīshī dé 【民】〔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彌鄰切,音泯。《說文》衆萌也。言萌而無識也。《易·師卦》君子以容民畜衆。《書·咸有一德》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治。《禮...
民之失德,干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落月屋梁,相思颜色;暮云春树,想望丰仪。 猜你喜欢 2092 幼学琼林 by:睿康陪你看历史 537 幼学琼林 by:三宝学堂 1201 幼学琼林 by:新六角新悦读 4920 幼学琼林 by:文自天成 185 幼学琼林 by:十法界不离一念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