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失德,乾糇以愆”出自《尚书·周书·泰誓下》,这句话的意思是百姓失掉了道德,就会因为乾糇(干粮)而犯错。 出处与背景: 出自《尚书·周书·泰誓下》,反映了古代儒家对于道德教化的重视。 词语解析: “乾糇”是指干粮,这里代指普通的食物或生活必需品。 “愆”是过错、过失的意思。 整句意义: 这句话强...
小提示:"民之失德,乾餱以愆。"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有人早已失美德,一口干粮致埋怨 词语释义 失德:过错;罪过;失误。 小提示:"民之失德,乾餱以愆。"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失德 全诗 原文译文拼音版 诗经
“民之失德,干糇以愆”这句话出自《尚书·泰誓上》,是古代中国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和政治哲学著作。下面是对这句话的详细解析: 一、原文及背景 原文:“民之失德,干糇以愆。”此句出现在《尚书·泰誓上》中,是周武王在伐纣之前的誓师之词,用以激励士兵并揭露商纣王的罪行。 二、字词解释 1. 民:指普通百姓或...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落月屋梁,相思的意思 这句话出自《诗经》,意思是:人们如果丧失道德,朋友间连干粮这样的小事情也可能引发纠纷,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琢玉器。“落月屋梁”是描绘杜甫梦见李白的容颜;“暮云春树”则表达了杜甫想望李白的风采。 因此,整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如果丧失道德,...
小提示:"民之失德,乾餱以愆。"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失德 全诗 原文译文拼音版 沈亚之 沈亚之(781—832),字下贤,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工诗善文,唐代文学家。沈亚之初至长安,曾投韩愈门下,与李贺结交,与杜牧、张祜、徐凝等友善。举不第,贺为歌以送归。元和十年(公元八一五年)第...
“民之失德”指的是广大人民的道德败坏和行为不端,这种现象在社会中屡见不鲜。而“干糇”则是指在做某些事情时的疏漏和错误,这些错误常常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损失。“以愆”则是表示一种后悔和懊悔的情感。因此,“民之失德干糇以愆”的意思是指,当人们的道德水平下降,行为不端时,经常会犯一些错误和失误,...
1.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这句话的含义并非如你所解释的那样。其中,“失德”指的是人们失去了道德准则,而“愆”意为过失或错误。2. "干糇"实际上是指粗劣的食物,而不是你所理解的粗薄的食物。3. 这句话出自《诗经》,其目的是教导民众珍惜道德规范,而不是你所说的教化民众因为食物这样的...
所属专辑:【幼学琼林】原文译文 | 国学启蒙经典早教必读 喜欢下载分享 声音简介 民之失德,干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落月屋梁,相思颜色;暮云春树,想望丰仪。 用户评论 表情0/300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音频列表 1 幼学琼林-40-肝胆相照 4022023-10 2 幼学琼林-41-民之失德 3962023...
试着阅读下面的短文,说说你对文章的理解。幼学琼林(节选)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落月屋梁,相思颜色;暮云春树,想望丰仪。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失德” 是失去友谊而 “愆” 乃过也,是过失.“干糇通 “干糇” ,是粗 薄的食物。 题干中的俗语告诉我们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 出自《诗•小雅•伐木》篇中,大致意思是:有人失去了良心,用粗薄食物干粮什么的招待朋友,就错了!从这两句之上的: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说明了请人伐木要让人吃好些,酒菜管够,要当成兄弟来招待。如果随便吃点快餐干粮,真的可认为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