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少勇2002年跟段晴读硕士,在他的记忆里,学习梵语最难的是入门阶段。段晴说话语速快,上课节奏紧张,而且说一不二,如果讲过的内容学生听不懂,她会觉得“我都说这么清楚了,你怎么还没明白”。学生有点怕她,听不懂也不敢问,“来旁听的大小伙子,也有让段老师批评到眼泪汪汪的,几节课后就不来了”。段晴...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段晴教授因病于2022年3月26日凌晨在北京逝世。本文系段晴教授为其2022年即将出版的《神话与仪式:破解古代于阗氍毹上的文明密码》一书自序,首发于公众号“三联学术通讯”,经授权,澎湃新闻转载。 段晴(1953-2022) 壹 时光真是不等人。仔细想来,对新疆洛浦县山普拉乡出土的五块氍毹的关注,其实...
2018年7月18日段晴老师主持“克孜尔石窟与丝绸之路研究学术研讨会”2020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选题《丝绸之路考古研究经典译丛》要申报国家出版基金,段晴老师的推荐意见如下:“丝绸之路研究领域的前辈学者,例如季羡林先生早有定论:新疆地区是多元文明的汇聚地,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地方可以呈现如此之多的多元文明,...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段晴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3月26日凌晨在北京逝世。段晴教授1953年出生于北京,1971年进入北大西语系德语专业学习,1978年考入北大南亚研究所,师从季羡林、蒋忠新等先生学习梵语及印度历史文化,1982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赴德国汉堡大学留学,1987年博士毕业后回到北大任教,研究包括了古代印度、伊...
“道是无晴却有晴——段晴教授追思会”纪要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段晴教授因病于2022年3月26日不幸去世。 段晴教授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毕生致力于中古伊朗语、梵语、巴利语、犍陀罗语等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在印度学、佛教学、丝绸之路文献和梵文贝...
惊悉段晴先生仙逝,昔日先生的掷地之言、音容笑貌宛在眼前,痛心不已。中国丝路学界的一枚烁星陨落,实乃学界之共悲。段晴先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基础梵语、印度传统梵语文法、中古伊朗语言、梵汉佛经对比研究等。1971年进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学习,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师从季羡林先生学习梵语以及印度历史文化。1982年赴...
2022年3月26日凌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段晴教授因病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逝世,享年68岁。 段晴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她毕生致力于中古伊朗语、梵语、巴利语、犍陀罗语等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严谨求新,孜孜育人,在印度学、佛教学、丝绸之路文献和梵文贝叶经等研究领域成就卓著,享誉国际学界。 今天清晨的八宝山,春...
段晴 (1953年-2022年)在伊朗考察。北大声誉 和段老师的第一次见面 我知道段晴老师的名字,是在1990年代中期。那时我在新疆工作,看到刊物上登载段老师关于于阗研究的文章,想当然地认为这可能是殷晴的误写。殷晴是新疆社科院的前辈学者,曾经在和田地区工作20多年,其后终身从事于阗历史的研究。1980年代以来,他以...
段晴教授1953年5月生于北京。1971-197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78-1982年师从季羡林先生、蒋忠新先生专攻印度学,获得硕士学位。后赴德国汉堡大学师从R. E. Emmerick教授主修伊朗学,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 1987年段晴教授学成归国,在北京大学任教,讲...
段晴我和段晴是北大南亚所1978-1982年念硕士的同学,她的导师是季羡林、蒋忠新,我的导师是陈翰笙。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20年后北京再相聚,都已是两鬓初染白发。虽然我们授业不同,但是,我们的交往是坦荡的,心是相通的。“一个纯粹的学者、一个很用功的学者”——回忆段晴谈他的导师Ronald Emmerick 202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