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清,帝王体制摇摇欲坠,“正统”思想遭受冲击。梁启超在《新史学》中批判中国传统史学由于“正统”思想束缚,一直为皇权所独占,造成了客观历史的阻隔;“正统”应存于历史,非存于皇家,应在种族、在国、在民。这一思想,打破了皇权对于“正统”的垄断。随着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民国时期“正统”思想更进一步...
第一种说法:主流史学家认为三国正统是魏国 三国时期最权威的史书是《三国志》,这本书的作者是陈寿,是曹魏为正统的。陈寿原本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官员,是大名鼎鼎的谯周的徒弟,但是他因为不愿讨好宦官黄皓,不得志,多次遭受贬谪。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张华举荐陈寿为官,但是陈寿的为官之路依旧艰难,命运多舛,他...
金国的这些种种举措都是在佐证自己的正统地位,也能从侧面说明一点,它本身是不被承认的正统。因为当时有宋朝存在,从古人所形成的正统认知中来看,北宋来自于后周政权,乃是继承此前唐朝正朔,合乎血缘之正统,金国虽然强大,但属于自立为王,尽管有所谓的祖训,但并不符合正统观念。从民族层面看,宋朝乃是中原汉族,...
图-五代十国疆域图 公元907年,梁王朱温废掉唐朝小皇帝李柷,建立梁朝。但是这个所谓王朝,面积小的有些寒酸。朱温建立的梁朝,被世仇晋王李存勖灭掉之后,五代的后面四代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都不承认朱梁,称为伪朝。直到赵匡胤建宋,才承认朱梁,并修《旧五代史·梁书》,从假冒伪劣变成名牌,成为正统王朝。有...
作为古代中国政治的核心概念,正统合并了“正”“统”二义。宋臣欧阳修解释说:“夫居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斯正统矣。”他为正统的标准定下了基调:一是实行王道政治(正),否则可称“霸统”,二是维持地理统一(统),否则可谓“偏统”。那些短命的王朝即使实现了统一,也很难说属于正统。王夫之即认为“统...
那么,炎帝、黄帝、蚩尤这三者,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中,才是先进文明的代表,谁才是正统呢?跟着姜子一起来一场脑洞探寻!《国语·楚语》上说:“九黎,蚩尤之徒。”《战国策·秦策一》也说:“蚩尤,九黎民之君子也。”这说明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山海经·海外西经》注引《玉函山房辑佚书》曰:“蚩尤者...
就一般意义而言,大一统政权、闰统政权、霸统政权、副统政权的正统性依次降低。就严格意义而言,只有大一统政权可以称之为正统王朝。其他只能被归结为正统性强弱不一的政权而已。 (一)大一统王朝 大一统王朝,就是取得了一统天下的地位。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元、明、清等王朝是大一统王朝。大一统王朝因为...
三国的正统本来是毫无疑问的,但随着尊刘贬曹思想的兴起,很多人都把刘备当做是正统,如果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要说正统,刘备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算不上正统。先说说中国中国王朝的传统观念,这个观念是从西周来的,周人打败了商人之后,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解释自己的合法性问题。于是就有了天命观,周朝...
不过,关于清朝是否“正统”的问题,世人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清军入关的行为,已经证明了其“侵略者”的本质,这是一股妥妥的外来势力;还有人认为,历史上根本没有“汉人建立的王朝”才能称之为正统的说法,也就是说,清朝也可被尊为正统。那么,作为后人的我们,应如何看待清朝呢?东方和西方不同,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