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清,帝王体制摇摇欲坠,“正统”思想遭受冲击。梁启超在《新史学》中批判中国传统史学由于“正统”思想束缚,一直为皇权所独占,造成了客观历史的阻隔;“正统”应存于历史,非存于皇家,应在种族、在国、在民。这一思想,打破了皇权对于“正统”的垄断。随着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民国时期“正统”思想更进一步...
金国的这些种种举措都是在佐证自己的正统地位,也能从侧面说明一点,它本身是不被承认的正统。因为当时有宋朝存在,从古人所形成的正统认知中来看,北宋来自于后周政权,乃是继承此前唐朝正朔,合乎血缘之正统,金国虽然强大,但属于自立为王,尽管有所谓的祖训,但并不符合正统观念。从民族层面看,宋朝乃是中原汉族,...
第一种说法:主流史学家认为三国正统是魏国 三国时期最权威的史书是《三国志》,这本书的作者是陈寿,是曹魏为正统的。陈寿原本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官员,是大名鼎鼎的谯周的徒弟,但是他因为不愿讨好宦官黄皓,不得志,多次遭受贬谪。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张华举荐陈寿为官,但是陈寿的为官之路依旧艰难,命运多舛,他...
作为古代中国政治的核心概念,正统合并了“正”“统”二义。宋臣欧阳修解释说:“夫居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斯正统矣。”他为正统的标准定下了基调:一是实行王道政治(正),否则可称“霸统”,二是维持地理统一(统),否则可谓“偏统”。那些短命的王朝即使实现了统一,也很难说属于正统。王夫之即认为“统...
那么,炎帝、黄帝、蚩尤这三者,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中,才是先进文明的代表,谁才是正统呢?跟着姜子一起来一场脑洞探寻!《国语·楚语》上说:“九黎,蚩尤之徒。”《战国策·秦策一》也说:“蚩尤,九黎民之君子也。”这说明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山海经·海外西经》注引《玉函山房辑佚书》曰:“蚩尤者...
三、争夺正统的失败 1940年3月,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日本同意汪精卫以“国民政府”的名义在南京重建政权。日军的目的十分清楚,那就是通过抬高汪精卫政府的地位,将重庆国民政府贬斥为逃亡的地方政府,从而获取更多的主动权。在汪精卫建立的伪政权内,“国旗”依旧是青天白日旗,只不过在日本方的强烈要求下,在...
三国的正统本来是毫无疑问的,但随着尊刘贬曹思想的兴起,很多人都把刘备当做是正统,如果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要说正统,刘备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算不上正统。先说说中国中国王朝的传统观念,这个观念是从西周来的,周人打败了商人之后,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解释自己的合法性问题。于是就有了天命观,周朝...
其次,十六国时期,众多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不约而同地选择占据中原以后称帝王、争正统,中原正统观取代华夏正统观,成为十六国时期北方社会、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社会认同正统地位的唯一实质性标准。 例如,刘渊建立政权之初自称“汉王”,在进据河东、蒲坂和关东其他地区之后,匆匆“即皇帝位”。慕容...
不过,天命这种说法,其正统性也是最弱的,原因在于,其他野心家也可以宣传自己有天命依托,来取代天命派的王朝,因此古代的封建王朝,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都不会想到用这个来证明自己的正统性。图片:吴国的孙权剧照 2、人心 任何一个王朝到了后期,都会出现十分暴虐的君主,以及十分腐朽的朝政,因此,各种反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