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和观 今天13:23 来自iPhone 13 转发微博 @红树西岸 周末和一位旅居美国的大学同学聊天。和这位大学同学聊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为什么中国人活的很累?这位同学说,在美国生活了8年,明显感受到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巨大差异。比如中国的学校组织学生去看电影,回来要写电影的观后感。中国人特别喜欢追...
止观就是禅净。止,就是停下来,把自己烦躁的思维暂时停下来。观,观什么呢,咱们就念阿弥陀佛,就观自己念佛了嘛。 观念到什么程度?观念佛的现象,观念佛的影响有多大。所以止和观有时候是相向的,到对立的时候就产生矛盾了,因此止和观不能分心。但是我们还有...
《入菩萨行》第十一讲问答|止和观之间是什么关系? “止的作用是让你的心变得柔软可塑。在你令自心变得具有可塑性、变得稳定、变得能听话之后,那时你就做好准备去看见实相,所以观是关于看见实相。观之所以重...
佛家之定分为两种,第一种称为止,也叫奢摩他,第二种称为观,也叫毗钵舍那。那么这个止和观的 区别何在呢?第一,止 顾名思义,止就是把心至于一处或说-境,即摄心不为外境所动,也叫静虑,在这个止定的境界或者称影像可以是静止不动的,也可以是不断变化如同看电影一样,定中之影像不断...
观就是透过对无常和空性的观察,知道世间万法的真实相在修学者的心识前,断除对世间的贪爱,离开痛苦的束缚,所以说观是断惑的最重要的方法。止观说明止和观互相帮忙,不可偏废。(三)《天台小止观》的作者是智者大师,大师出生就具有瑞相,求学过程也异常艰苦,在三十多岁就成为著名的讲经法师。其讲经含摄达官...
止和观,散乱多的人就多修止,少修观;定力好的人就多修观,少修止,别老入定,慢慢地才能止观双运。观要观熟了,止也要止熟了,止和观都熟练到一定的时候才能够止观双运。因为你的观不熟练的话你没办法止住,你没办法安住在这种智慧的境界当中,很容易打失掉。止观双运是不容易的。如果你散乱太多,虽然懂得这个道理...
△ 止是禅定,观是般若,修止必须同时修观。若是一心专修禅定,修久了,不会马上得到智慧,行者心理渐渐地消沉下去,容易打瞌睡,起了懈怠心,什么都不肯作,消极而不行善法,如此则失自利。其次,修止修得好,亦限于独善其身的地步,因而远离大悲,不度众生,亦失利他。故马鸣菩萨说:“若人唯...
许多人告诉我们,佛陀教导了「止」和「观」兩种不同的禅修。他们說「观」是直接的途径,但是「止」是景色优美却高风险的路线,因为你很容易陷入其中而永不得脱身。 但是当你确实去看佛陀的教导时,你会发现他从未分开这兩个修法。止观是一体的兩面。每一次佛陀解释「观」和它在修道上的地位时,他...
明海大和尚:止和观并..所有的经论都要用来指导实际修行。在这个意义上,你不能把佛教当哲学、理论,必须把它拉回到修止观这件事情上来。所有的经论只有在修止观的这个问题上,才有它真实的价值。——明海大和尚本文选自明海大和尚《无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