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老子讲,“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要想领导好老百姓,必须在言语上谦下;要想带领好老百姓,必须把自身利益放在后面。《史记》里讲,公仪休担任鲁相,规定为官者不得经营产业、与民争利,并以此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从政者对老百姓颐指气使、争利发财,无非是放不下权欲的架子,放...
10. 哎呀,欲先民必以身后之,不就跟那些为了照顾家人而默默付出的人一样嘛!他们毫无怨言,用爱和关怀撑起一个家,这就是最平凡又最伟大的啊! 我的观点结论:欲先民必以身后之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和先人后己的精神,在生活中我们能看到许多这样的例子,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弘扬。©...
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是“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前面讲了江海因为善于将自己置于低位,所以成为百谷王。引申出领导者要采取谦逊的态度,才能留住人才。今天这句道德经接着这个话题继续说。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民在先秦时代是人民中最低级别的。民的...
此语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意思是,要领导人民,必须对人民谦恭;要引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位置放在人民之后。原文: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33 2024-08 3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48 2024-08 4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可以不辱,知止才能不殆 19 2024-08 5 第二章,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发展 ...
《道德经》66章: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一部分: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江海无边广大,之所以...
如何理解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这段文字出自《道德经》第66章,意思是说:圣人想要位居民众之上,必用谦虚的语言表现卑微;想要领导百姓,必须置后自身的利益。 想要领头,必先居后;想要处在领导的地位,必须置后自己的利益。想要当头,必须对周围的人让利,想要想成领导,必须对旁边的...
老子认为“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荀子认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墨子认为“先万民之身,后为己身”。这些主张说明当时他们( )A. 主张以人为本的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怎么理解呢? 统治者都希望得到百姓的爱戴、拥护,然而很多统治者只是把这些“梦想”放在口头之上,只有那些真正爱护百姓,关心百姓,与民同乐的君王才能得到百姓的爱护。 《孟子·梁惠王》中记载了孟子和齐宣王的一次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