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爱能、何徽临阵脱逃案,发生于954年。案件记载 后周世宗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河东刘崇勾结契丹入侵后周,后周军与之战于高平南之高原。周世宗以待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率军御敌。两军交锋后,樊爱能望见刘崇骑兵挑战而后遁,致使骑军乱阵,纷纷逃逸。何徽步兵为敌骑所突,弃甲投贼,何徽南...
“今多樊爱能”出自宋代晁说之的《斩将》。“今多樊爱能”全诗 《斩将》宋代 晁说之 斩将斩谁将,今多樊爱能。庶几威国俗,聊可讋边僧。缚虎何堪责,骑猪尚不胜。将军如自治,荡寇有先登。《斩将》晁说之 翻译、赏析和诗意 《斩将》是一首宋代晁说之创作的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斩将的场景,表达了...
此战,樊爱能、何徽等七十多位将领,畏敌如虎,逃跑时又拒绝柴荣的命令,没有返回来参战,并散布“失败”的言论。柴荣不能容忍,处死70多人,以正军纪。巴公原之战,柴荣的军事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实力不输李世民。可惜,柴荣英年早逝,“十年征战,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雄心壮志没能实现。960年,柴荣病逝...
虽然周军获得最终的胜利,但过程却无比惊险,所以世宗在战后总结教训,认为樊爱能、何徽所部在交战中逃跑,且又有阻止后军大将刘词入援的举动,实属罪大恶极。世宗为整肃军纪,准备拿樊爱能、何徽开刀,可考虑到两人是侍卫宿将,一时间却有些犹豫不决,于是便向妹夫张永德征求意见。张永德对二人的逃跑行径恨之入骨,...
原文:帝欲诛樊爱能等以肃军政,犹豫未决。己亥,昼卧行宫帐中,张永德侍侧,帝以其事访之,对曰:“爱能等素无大功,忝冒节钺,望敌先逃,死未塞责。且陛下方欲削平四海,苟军法不立,虽有熊罴之士,百万之众,安得而用之!”帝掷枕于地,大呼称善。即收爱能、徽及所部军使以上七十馀人,...
“帝欲诛樊爱能等以肃军政,犹豫未决。己亥,昼卧行宫帐中,张永德侍侧,帝以其事访之,对曰:‘爱能等素无大功,忝冒节钺,望敌先逃,死未塞责。且陛下方欲削平四海,苟军法不立,虽有熊罴之士,百万之众,安得而用之!’帝掷枕于地,大呼称善。即收爱能、徽及所部军使以上七十余人。责之曰:‘汝曹皆累朝宿将,...
后周世宗想诛杀樊爱能等人以整肃军纪,但犹豫未决。己亥(二十五日),世宗白天躺在行宫的帐篷中,张永德在旁边侍侯,世宗拿此事询问他,张永德回答说:“樊爱能等人平素没有大功,白当了一方将帅,望见敌人首先逃跑,死了都不能抵塞罪责。况且陛下正想平定四海,一统天下,如果军法不能确立,即使有勇猛武士,百万大军,又怎么能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帝①与北汉主相拒于高平,命前泽州刺史李彦崇将兵守江猪岭,遏北汉主归路。彦崇闻樊爱能等南遁,引兵退,北汉主果自其路遁去。八月,已酉,贬彦
“樊爱能、何徽引数千骑南走,控弦露刃,剽掠辎重,役徒惊走,失亡甚多。帝遣近臣及亲军校追谕止之,莫肯奉诏,使者或为军士所杀,扬言:‘契丹大至,官军败绩,余众已降虏矣。’刘词遇爱能等于涂,爱能等止之,词不从,引兵而北。时北汉主尚有余众万余人,阻涧而陈,薄暮,词至,复与诸军击之,北汉兵又败,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