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石(1496~1570),明代禅师,俗家姓氏、籍贯无所考。明嘉靖年间(1522~1566)居南岳高台寺下圆明洞,破衲枯禅,安之若素。与明代理学家湛甘泉为方外交,与状元罗洪先友谊尤深。现存高台寺的状元松,志载为罗洪先与楚石共植,至今传为佳话。善诗词,诗境超妙,《和三圣诗》11首被魏源称为“色相俱空,而无...
至正七年(1347),钦赐"佛日普照慧辨禅师"号。被尊为"明初第一流宗师"。著有《楚石梵琦禅师语录》、《净土诗》、《慈氏上生偈》、《北游凤山西斋》。 元末明初楚石梵琦行书诗,28.5x54厘米。 元 因陀罗寒山拾得图,35X49厘米,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楚石梵琦...
由于天宁楚石禅师“师道化所被海内外,高丽、日本学者尤钦慕焉。”于是有的本人无缘前来交流,只能委托入元僧代劳。如日本《空华日工集》记载,入元僧偶有携带义堂周信法师(日本名僧)的诗稿到嘉兴天宁寺,楚石梵琦禅师看到后赞叹道...
楚石禅师在下圆明洞中过着简朴的禅修生活,尽管环境清苦,他却能安然自若,这种平淡中的超然,展现了他深厚的禅修造诣。在那个时代,楚石禅师与当时的理学家湛甘泉保持着良好的交往,他们之间不仅是学术上的交流,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契合。此外,他还与状元罗洪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至今高台寺内仍屹立着...
楚石梵琦禅师语录,全称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又作楚石禅师语录、楚石录。元末僧梵琦(1296~1370)撰,祖光、昙绍、良彦等编。收于《万续藏》第124册。编集福臻寺语录、天宁永祚寺语录、大报国寺语录、本觉寺语录、秉拂小参、颂古、法语、杂着,并附行状及宋濂所撰之序、塔铭等。又明恕中无愠撰...
楚石禅师:休念功名唯念佛,但忧道业勿忧贫 少年顷刻老还衰,须信无常日夜催。九十六家邪智慧,百千万劫受轮回,不存宝界华池想,争得刀山剑树摧。但自净心生极乐,此中贤圣许追陪。佛袈裟下失人身,重得人身有几人。万行不如修白业,一心何苦恋红尘。法王立誓丘山重,迷子思归涕泪频。若解反观观自性,抛...
《寄天宁楚石禅师》是一首表达对高僧深深敬仰的七言律诗。全诗从问候远在秦川的白发老僧开始,赞美他精神矍铄,如同玉壶中的冰一般清透。禅师能言善辩,谈论千般佛经,同时心中又能包容虚空,深悟佛法真谛。特别是“舌翻霹雳谈千偈,心括虚空悟一乘”这两句,生动描绘了禅师的佛学造诣和谈辩之才。而“插竹宰神朝礼座,...
十六观赞二十二首——..出自西斋净土诗日观第一观门名日观,遥观落日向西悬。光明了了同金鼓,轮相团团挂碧天。身去身来心不昧,眼舒眼合意常缘。众生与佛无差别,即见弥陀现我前。
楚石禪師。蚤以頴悟之姿。銳意於道。一時名德。若晦機。若虗谷。若雲外。爭欲令出座下。師皆謝之。惟詣寂照之室。反覆參叩。一聞鼓鳴。羣疑冰消。世間萬物。總總林林。皆能助發真常之機。自是六坐道場。說法度人。嬉笑怒罵。無非佛事。至於現寶樓閣。及種種莊嚴。導彼末法。因相生悟。其與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