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鼓(梨花大鼓)山东大鼓(梨花大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山东大鼓(梨花大鼓)”项目保护单位鸡泽县文化馆、威县文化馆(威县美术馆)评估合格。
【成语】:梨花大鼓 【拼音】:lí huā dà gǔ 【简拼】:lhdg 【解释】:曲艺的一种。也叫山东大鼓。起源于 山东 农村,“梨花”为“犁铧”之音变,农民以犁铧碎片击拍伴唱。 清 末进入 济南 等城市,犁铧碎片改为两枚铜片或铁片。演唱时除书鼓外,另有三弦、四胡伴奏。曲调亦有所变化。《老残游记》第二回:...
威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属冀南平原。这一带地处偏僻,民风纯厚,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因而孕育出了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全国著名曲种——梨花大鼓。梨花大鼓起源于河北东南部与鲁西北,兴盛于威县一带。原称“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敲犁铧片,唱农歌而得名。它产生于明代中期,是在“大秧歌”的基础上...
这时期威县的陈立江、万人迷等多名梨花大鼓艺人,在广大群众中享有盛名。 三十年代,威县涌现出郭老彬、穆大爱、魏金风、刘金榜等梨花大鼓艺人。抗日战争时期,冀南党委和冀南行署利用梨花大鼓这一独特艺术形式进行抗日宣传和发动,梨花大鼓得到空前繁荣,呈现出三家鼎立的局面。一是以孙金枝、...
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手持犁铧片伴奏而得名。在河北省南部一带颇为流行,是中国曲坛上一枝别具风采的鲜花,深受群众欢迎。河北省拥有一批较有影响的梨花大鼓演员。三十年代,流行在冀南一带的魏金凤、穆大爱、孙金梅等享有盛名。上世纪五十到八十年代活跃于曲坛的孙金枝(艺名“大金枝”)是孙金梅的...
鸡泽梨花大鼓早期称“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手持犁铧片伴奏而得名(现改用月牙铜板伴奏),属于曲艺。梨花大鼓起源于清光绪年间,主要流传于山东、河北省南部。冀南梨花大鼓主要流传于河北南部的邯郸鸡泽县、邢台威县等地。建国后,梨花大鼓空前繁荣,仅邢台威县就出现过孙家班、魏家班、郭家班三足鼎立的局面 梨花大鼓...
山东大鼓(梨花大鼓)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鸡泽县、威县 山东大鼓是我国北方现存最早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相传形成于明代末年,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由于使用半月形犁铧片伴奏,又被称为“犁铧大鼓”等。它最初发源于鲁西北农村,后来流传到北京、天津、河北、东北乃至南方的上海、南京、重庆等地。
梨花大鼓《丝绒记》戏要品 立即播放 打开App,流畅又高清100+个相关视频 更多 76 0 36:08 App 京剧梅葆玖·梨花又随梅花去 306 0 06:02 App 上党梆子《大汉母子》(陈素琴 李丹) 5149 4 02:36 App 晋剧大师王爱爱演唱山西民歌《汾河流水哗啦啦》,时年62岁,嗓音惊为天人。 4185 3 01:23 App 《锁麟囊》...
梨花大鼓起源于清光绪年间,主要流传于山东、河北省南部。冀南梨花大鼓主要流传于河北南部的邯郸鸡泽县、邢台威县等地。建国后,梨花大鼓空前繁荣,仅邢台威县就出现过孙家班、魏家班、郭家班三足鼎立的局面 梨花大鼓植根于民间,所以说书人讲的故事也多是民间疾苦和农家生活的内容。梨花大鼓风格朴实,运字行腔声情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