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遇春(1906-1932),语言学家、散文家,师从叶公超等名师。其散文风格另辟蹊径,兼有中西方文化特色。在短短26年的生命中,撰写过多篇著作,本篇摘选自《春醪集》,字句悲切间,是他关于“年青”、价值观的转变、人生悲欢哀乐的读解。 那是三年前的春天,我正在上海一个公园里散步,忽然听到有个很熟的声音向...
梁遇春于1926年开始陆续在《语丝》《奔流》《骆驼草》《现代文学》《新月》等刊物发表散文,这些散文集为《春醪集》。于1930年3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收录了《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醉中梦话》《人死观》《文学与人生》《文艺杂话》等文章。《春醪集》是作者用情感、学识和思想酝酿而成的春醪。废名普说过:...
其实我今天是想介绍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家,对了就是梁遇春。人物简介见百度,恕不复述。他只活了27岁,留下原创散文三十多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仅存的这些文字里窥见一个天才的小宇宙。林语堂说过文章不分好坏只有喜欢与不喜欢,不喜勿喷。 送TA礼物 1楼2015-08-16 09:14回复 ...
《中华散文百家:梁遇春散文》是2012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梁遇春。该书收录了梁遇春的多篇精美散文,内容包括讲演、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醉中梦话(一)、“还我头来”及其他、人死观、查理斯·兰姆评传、文学与人生、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二)、文艺杂话、醉中梦话(二)、谈“...
花地|刘荒田:梁遇春的一点点抑郁 文/刘荒田 并不是谁都喜欢晴天丽日。《水浒》里的花石纲一节,教“农夫心里如汤煮”的,就是“烈日炎炎似火烧”。不过,散文家群体中,宣称“我向来厌恶晴朗的日子,尤其是艳阳的春天”的,就我所见,唯梁遇春一人。这位26岁就死于猩红热的名家的“厌恶”,不存任何形而下的...
梁遇春(1906~1932)笔名秋心、驭聪,福建闽侯人。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梁遇春本人恐怕不会料到,自己“半梦半醉”间写下的文字,竟会成为中国现代散文史上极富个性的一章。 作为上世纪20年代北大英文系的一名学生,他不是迟到,就是旷课,丝毫不珍惜与大师们亲密接触的机会。相反,倒是酒肆茶馆,甚至电车上,那些行色各...
《梁遇春散文选集》是2004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梁遇春、鲍霁。作者简介 梁遇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散文作家。关于梁遇春的早年生活情况不详,我们只知道,他是福建闽侯人,一九0六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里,自幼读书,一九二四年进北京大学英文系深造,一九二八年秋毕业后曾到上海暨南...
梁遇春散文是梁遇春创作的文学类小说,起点中文网提供梁遇春散文部分章节免费在线阅读,此外还提供梁遇春散文全本在线阅读。起点中文网为您创造梁遇春散文无广告、无弹窗在线阅读。
《梁遇春集》是2009年4月1日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梁遇春。作者简介 梁遇春(1906-1932),出生于福建闽侯,1922入北京大学预科,后入英文系,1928年毕业,赴上海暨南大学任教。1929年后回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 出版散文、译作、书话等作多部。内容简介 《梁遇春集》讲述了:讲演醉中梦话(一)还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