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致端庄:梁诗正的书法结构严谨,字体形态端庄稳重,笔画之间的搭配和比例协调合理,体现出一种规整之美,给人以稳健、大气的视觉感受,如楷书作品中,每个字的重心平稳,结构疏密得当。- 因字赋形:在保持整体端庄的基础上,梁诗正能够根据每个字的特点进行灵活变化,不强求一律,使字体既有规范性又富有变化性,...
梁诗正(1697年——1763年),字养仲,号芗林,又号文濂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雍正三年的一甲三名进士(探花)。梁诗正自入朝为官以来,就在尚书房任职;乾隆即位后,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成为乾隆的御用笔杆子。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帝作诗怀旧,将梁诗正作为“五词臣”之首,对他念念不忘。梁诗正有“清...
梁诗正(1697—1763),字养仲,号芗林,又号文濂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梁诗正为清朝乾隆年间的重臣,管至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授翰林院掌院学士、东阁大学士、太子太傅。梁诗正清廉勤政,精通文学,编撰《石渠宝笈》、《三希堂法帖》、《矢音集》。...
梁诗正(1697—1763),字养仲,号芗林,又号文濂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官员、书法家。 擅诗文,同杭世骏、陈兆嵛等六人结“月课诗社”。 二十七岁,从院长万(太史)经读书敷文书院。 雍正… 关注话题 管理 分享 百科 讨论 精华
《跋仇英清明上河图》结字多变,因字赋形,上下结构的字较为瘦挺硬朗,左右结构的字宽正端丽,笔画间连带较多,所以不显疏离;章法和谐雅正,气韵连贯自然,通篇一气呵成,妍美气象又如赵子昂《洛神赋》。相比如乾隆的御笔题字,梁诗正的书法更显雅致清秀。梁诗正因其行书、楷书秀美灵动,乾隆常让他为自己“代笔...
《骆宾王帝京篇》全篇内容一气呵成,雄强纵逸而不失法度,圆活遒媚而不落轻浮,笔墨娴熟而又张弛有度,深沉儒雅而又平易近人,既有颜真卿多宝塔的根底,又有赵孟钅秀美俊逸,更有梁诗正自有的书卷气!《骆宾王帝京篇》堪称300多年的行书天花板,也是值得后世学习的“标准行书”,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喜欢,如此俊秀的...
这位君主对他赞赏有加,写书法时,乾隆甘心当他的“小助理”:“宪皇命作书,墨渍於袖,又命高宗拽之。”亲自为梁诗正拽纸。梁诗正遍临古今名帖,以“二王”、颜柳、赵孟睥董其昌为师。他主持汇编《三希堂法帖》,也因此大开眼界,对古人笔法理解更为深刻。梁诗正书法风靡超过300年,上至王公贵族、下至百工走卒...
一、梁诗正:从探花到帝王师的书法传奇 康熙三十六年(1697 年),杭州望族梁家迎来了一位神童。五岁能诵诗,十岁善写擘窠大字,梁诗正的早慧震惊乡里。其父梁文濂时任诸暨训导,叔父梁文泓精研《说文》,家藏万卷典籍与法帖真迹,为他铺就了一条通向艺术巅峰的坦途。青年时期,他与杭世骏等结 "月课诗社",...
提到最美行书,非梁诗正莫属,众所周知,梁诗正,是清朝“国手”,是名副其实的“御用书法家”,他的行书,十分高妙,潇洒飘逸,而且还有一种华滋之美,让人欣赏后,都会有一种兴奋感,都有一种学习的欲望,连书法大家启功先生,对他的书法都赞不绝口,盛赞的同时,还学习他,可见,他的书法,对后人的影响,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