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致端庄:梁诗正的书法结构严谨,字体形态端庄稳重,笔画之间的搭配和比例协调合理,体现出一种规整之美,给人以稳健、大气的视觉感受,如楷书作品中,每个字的重心平稳,结构疏密得当。- 因字赋形:在保持整体端庄的基础上,梁诗正能够根据每个字的特点进行灵活变化,不强求一律,使字体既有规范性又富有变化性,...
梁诗正(1697年——1763年),字养仲,号芗林,又号文濂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雍正三年的一甲三名进士(探花)。梁诗正自入朝为官以来,就在尚书房任职;乾隆即位后,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成为乾隆的御用笔杆子。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帝作诗怀旧,将梁诗正作为“五词臣”之首,对他念念不忘。梁诗正有“清...
历史上媲美王羲之的书家没几个,除了颜真卿、米芾、赵子昂,清朝有一位“秘书”的字,极具魏晋风骨,美得令人挪不开眼,乾隆帝都甘愿给他当“书童”,这位“奇才”就是梁诗正。王昶《春融堂集》记载曰:“公常言,往在上书房为高宗作擘窠大字,适宪皇驾至,诸臣鹄立以俟,宪皇命作书,墨渍於袖,又命高宗拽之。
这位君主对他赞赏有加,写书法时,乾隆甘心当他的“小助理”:“宪皇命作书,墨渍於袖,又命高宗拽之。”亲自为梁诗正拽纸。梁诗正遍临古今名帖,以“二王”、颜柳、赵孟睥董其昌为师。他主持汇编《三希堂法帖》,也因此大开眼界,对古人笔法理解更为深刻。梁诗正书法风靡超过300年,上至王公贵族、下至百工走卒...
《跋仇英清明上河图》结字多变,因字赋形,上下结构的字较为瘦挺硬朗,左右结构的字宽正端丽,笔画间连带较多,所以不显疏离;章法和谐雅正,气韵连贯自然,通篇一气呵成,妍美气象又如赵子昂《洛神赋》。相比如乾隆的御笔题字,梁诗正的书法更显雅致清秀。梁诗正因其行书、楷书秀美灵动,乾隆常让他为自己“代笔...
梁诗正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和乾隆皇帝结缘以后,乾隆经常找他去商量一些大事,颇有现在“贴身秘书”的味道,而他的书法,更是冠绝书法史200多年的时间。梁诗正其人 据说,梁诗正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写诗和朗诵,是不可多得的奇才。在雍正四年,梁诗正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且中举,4年之后,他以“探花”的好成绩被...
提到最美行书,非梁诗正莫属,众所周知,梁诗正,是清朝“国手”,是名副其实的“御用书法家”,他的行书,十分高妙,潇洒飘逸,而且还有一种华滋之美,让人欣赏后,都会有一种兴奋感,都有一种学习的欲望,连书法大家启功先生,对他的书法都赞不绝口,盛赞的同时,还学习他,可见,他的书法,对后人的影响,不仅...
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命运常常与时代的洪流紧密相连。在乾隆皇帝的朝代,有位名字叫梁诗正的人,他不仅精通书法技巧,惊艳人们,更是在当时政坛上力挽狂澜,成为皇帝身边的重要顾问。梁诗正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在年少时就展现出过人的书法天赋和文学才华,十四岁时便能写得一手好诗。雍正四年(...
历代的名家法帖,对梁诗正的书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对诸多法帖的接触,也是他的书法摆脱馆阁体的束缚,入古与古人并肩的重要原因。清人李元度在《国朝先正事略》当中提到:“公(梁诗正)书初学柳成宫,继参赵子昂,晚师颜真卿、李北海”。梁诗正的书法可谓博采众家之长,他最擅长的是行书,曾留下一卷《骆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