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梁元帝萧绎,其生于皇家,身份尊贵,曾被封湘东王,早年因病不幸导致其有一只眼失明。526年,其前往荆州担任刺史及镇西将军等职务。侯景之乱爆发后,梁武帝派人赴荆州宣读密诏,下令让萧绎担任诸多官职。然其富有野心,并不满足于此,遂处心积虑地谋朝篡位。其实力强悍,本可以迅速阻止叛乱,可是其却坐视不...
梁元帝:焚书的才子皇帝 上一个焚书的是秦始皇,这一次却是个嗜书的才子。 文/全历史 锦灰堆 公元508年9月16日,梁元帝萧绎出生。 萧绎酷爱读书,藏书有十四万卷之多。他文采了得,但却和李煜(此处可至976年1月1日的南京)、宋徽宗(此处可至1135年6月4日的依兰)一样,是个文学才华胜过政治手段的皇帝。 萧绎...
梁元帝江陵焚书一事,常被视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浩劫,学者多着重分析梁元帝烧书之数量及其影响,或寄予深厚的现实感慨,但对于相关文献中的具体细节往往直接信从而不加考辨。下文简要论之,以抛砖引玉。被认为是梁元帝焚书的隐秘细节最早见于庾信《哀江南赋》之“乃使玉轴扬灰,龙文斫柱”句,(《周书》卷4...
梁元帝战败后,由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随后,便率太子等人到西魏军营投降。 但西魏是站在政治角度来看问题的,并不因为他是个天才,并且业已投降就饶过了他。 投降后的梁元帝被敌人用土囊压死,然后草草的葬在郊外。 萧绎带着满肚子的史书文章、锦绣文采,被一起埋葬了。 明年的春草还会发芽,但梁元帝和他的学问...
一、风云突变,帝位之争 梁武帝晚年,朝政渐衰,权臣当道,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太子萧统宽厚仁慈,却不幸早逝,让原本就紧张的皇位继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各路诸侯纷纷蠢蠢欲动,都想在这乱世之中分一杯羹。萧绎也意识到,这是自己崭露头角、实现抱负的绝佳时机。他开始积极参与朝政,广结盟友,逐渐在朝中...
在中国,因为大规模焚书而被钉在历史耻辱桩上的皇帝,除秦始皇嬴政、乾隆帝弘历外,南朝梁元帝萧绎的暴行同样令人发指。梁元帝萧绎,字世诚,是梁武帝萧衍第七子,简文帝萧纲的异母弟,年仅7岁便被封为湘东王,并以荆州刺史的身份长期镇守江陵。萧绎虽然生于帝王家,但终身被自卑感所折磨,这源于他的生理缺陷。原...
在梁元帝即位前,他的八弟萧纪就已经于益州称帝,当萧纪出兵讨伐侯景的时候却得知侯景已经被消灭了,于是就转为讨伐梁元帝。梁元帝在派兵迎战的同时一边写信讲和,一边请求西魏出兵袭取益州。萧纪因此遭到了重创,不得不向梁元帝求和,但是梁元帝却回信拒绝了,并称兄弟之情已经断了,最终全歼了萧纪的势力。但...
众所周知,梁元帝的皇位继承权并非来自于梁武帝的指定或制度性安排,而是源于平定历时近四年的侯景之乱。在侯景最初包围建康时,萧衍与萧纲均还在世。其时萧绎的官衔为都督荆雍湘司郢宁梁南北秦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在宗王中权势煊赫。然则萧绎“不急莽、卓之诛,先行昆弟之戮”,矛头首先对准的是其...
梁元帝:“爱书”焚书的千古罪人 在中国历史上,出于愚民的目的,统治者会强令焚书,如秦朝、清朝。可是,南北朝梁元帝(萧绎)并不是为了愚民,只是在个人陷入绝望境地时,就来了一次大规模的焚书事件,把他四十余载辛辛苦苦收集起的古代罕见的十四万卷图书烧了个一干二净,萧绎由此成了破坏中华文明的千古罪人。
元帝(南梁梁元帝,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梁朝第三任皇帝,有文学才华,著有《金楼子》一书,中国文论史上可以占一席的人物,葬送梁朝的主要责任人)因为猜忌岳阳王萧詧(萧绎的侄子, 《文选》作者昭明太子萧统的儿子),并打算消灭之(中国古代皇帝的儿子一般会封某某王,比如萧绎,登基之前被封为湘东王,也就是湖南东部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