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一般指品质,格调,风格,如不拘一格;也指标准,法式。 阳,阳是指太阳。引申为温暖、明亮、带正电的。中国古代哲学认为阳是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 格阳名字寓意观察敏锐、喜好研究、认真,也寓意为人热情豁达,具有超凡的领导能力,事业上风生水起。 格阳名字重名率高吗? 在每一亿人...
戴阳证中阳气浮越较少,阳气又有向上的特性,故集中在上部头面而成戴阳证;而格阳证中阳气大量外越、上浮,弥漫体表上下,故格阳证中也有戴阳证之表现。比较而言,戴阳证是阴寒内盛,逼阳上越,阳气外越较少,仅限于头面上部,故仅见面红如妆;格阳证则是阴寒盛极,逼阳外越,阳气大量外浮,体表头面均有...
真寒假热病位在下焦肝肾,在内以肾精亏虚为主,病机为肾中阴阳严重衰微,导致阴不涵阳、虚阳外越;肾阳衰微无以温煦,易导致全身阴寒偏盛,盛极则格拒虚阳于外。真寒假热证有戴阳和格阳之分,一为格阳于上,表现为面红如妆,一为格阳于外,表现为身反不恶寒。在疾病的严重阶段,两者可同时出现。以下方法或...
格阳 [ gé yá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gé yáng ] 病证名。简称格阳。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 一蹴而就 休戚相关 众志成城 厚德载物 叹为观止 指鹿为马 未雨绸缪 杞人忧天 ...
一是由阳气向上向外的特性所决定——既然阴寒内盛,逼阳外越,阳气浮越到肌表,那么必然也会向上浮腾,故格阳证既有发热、身反不恶寒,也有其人面色赤。二是由外越的阳气的多少所决定——戴阳证中阳气浮越较少,阳气又有向上的特性,故集中在上部头面而成戴阳证;而格阳证中阳气大量外越、上浮,弥漫体表上下,故...
格阳 ①阳盛已极,不能与阴气相交,故气血盈溢于三阳经,与三阴格拒,表现为人迎脉大于寸口脉的四倍。《素问·六节脏象论》:“人迎四盛以上为格阳。”参见关格条。②指寒邪壅遏胸中,胃阳被格拒的吐逆症。表现为四肢冷,不欲饮食,食则吐逆等。
“戴阳证”与“格阳证”是少阴病阴寒内盛四逆汤证的深化表现,两者都揭示了阴寒与阳气之间的激烈抗衡。在这一进程中,阴寒之气盛极一时,与微弱的阳气形成鲜明的对比,如同冰冷的冬夜与微弱的晨星。这种抗衡导致阳气被迫向外逃逸,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病理状态。然而,“戴阳证”与“格阳证”之间的区别,则在于...
格阳者,阳格于外也!阴阳正常情况下可以内外进出,左右交替,但是阳虚之后生虚寒,且阳不化津,导致寒湿内存,阻塞气机,阳不能进入里面,而被格致于外,这就叫格阳。病因是阳虚阴盛。病机是寒湿内停,虚阳外越。典型症状是:畏寒肢冷,但又体表发热、颧部发红。治疗是温阳镇潜。这种病若当阴虚治疗,则加重症状。
格阳名词解释“格阳”是一种中医上的病证,主要是指体内阳气不足,不能温煦四肢,伴有畏寒、肢冷、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常见的病因包括劳累过度、长期处于寒冷环境、饮食不当等。治疗上以温阳益气、活血通络为主,常用的药物有桂枝加附子汤、四逆汤、金匮肾气丸等。同时,针灸、艾灸等中医治疗手法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