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底浅”呀,简单说就是基础不扎实、根基不牢固。 比如说,我有个朋友叫小明,他学习数学的时候,总是觉得有些吃力。老师讲的新知识,他理解起来很费劲。为啥呢?因为他之前的一些基础概念就没掌握好,计算也经常出错。这就是“根底浅”,基础没打牢,后面学起来就困难重重。 再比如说,咱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植树活动。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此联利用芦苇、竹笋的特定形象和其自身的特点,讽刺那些缺乏功底、不学无术的人。上联把那些学习根基不深厚的人比喻为芦苇,只会随风摇摆,四处附和,刻画出一个立场不坚定,喜欢左右奉承者的形象;下联把那些倚老卖老,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比喻为竹笋,空有其表...
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 头重脚轻根底浅,意思是头比脚重没有基础,比喻根基不扎实。 嘴尖皮厚腹中空,意思是说话尖酸刻薄,脸皮厚,比喻腹中没有真才实学。 “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出自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引用过这样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的作者是明初才子解缙。明成祖朱棣评价解缙:“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解缙(1369年12月6日-1415年2月22日),明朝时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官至内阁首...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改造我们的学习》。在文中,毛泽东引用了一个对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以此批评那些“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的人。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意思是,长在墙上的芦苇,因为根基不扎实,所以上头重下头轻,站立不稳;而山间的竹笋,笋尖很尖,外皮很厚,可内里却是空心的。这是用来讽刺那些根基浅薄、没有真才实学却又夸夸其谈、装腔作势的人。 衍生注释:从字面来看,芦苇生长在墙上,没有深入土地的根基...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这句话的出处为明朝翰林学士解缙所作。具体来说:作者:解缙,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内阁首辅,生于1369年,卒于1415年,字大绅,号春雨,今江西吉安吉水县人。全文:该句话出自解缙的对联作品,全联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形象地...
头重脚轻根底浅,这句古语描述了一个人缺乏扎实的基础,就像头比脚重的芦苇,无法稳固站立。它用来形容那些傲慢自大、做事不踏实的人,总是追求虚名浮利,却忽视了根基的重要性。嘴尖皮厚腹中空,则是对那些言辞尖酸刻薄、脸皮厚实但内心空洞无物的人的讽刺。它指出,这些人虽然善于说辞,但却缺乏真正...
全句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此联为贬义对联,形容傲娇自满的人,不扎实做事,偏好虚名浮事;嘴上浮夸刻薄,而肚子里没有学问和真功夫。用来讽人论事,希望人能够踏实做人做事。这副对联的作者是明初才子解缙。 解缙自幼聪明好学,7岁能诗善文,且生性刚直。告老还乡的李尚书不信解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