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 壁云。 • 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 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 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 • 小船从头到尾长度八分有余, 大约有二分高。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用 竹叶...
三.总括核舟,发出赞叹。 总 总 分 一.概说核舟之奇巧,点明主题。 二.详述核舟之精妙 结构梳理 下列对《核舟记》一文的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文中具体摘述了“船头”和“船尾”人物各异的情态,目的是说明核舟工艺的精巧。B. 苏、黄是诗人、学者,受世俗礼法的约束;佛印是和尚,不受这些约束,所以神情...
第11课《核舟记》课件(共27张ppt).pptx,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1 核舟记魏学洢(说明文)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大意,积累文言词语。2.把握说明对象特点和写作顺序,推敲揣摩本文的语言,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 作者简介魏学洢(yī)(约
内容提示: 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和文化。其中最令人啧啧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今天我们学习的《核舟记》就展示了远在...
此枚明代核舟船篷一侧,有一明显为“明”字的标志,是王叔远的简称,其题款的位置与魏学洢《核舟记》中记载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的情况完全一致。 三、字音字形 四、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
《核舟记》课件(共45张PPT)11 核舟记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 2.抓住文体特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和写作顺序 。 3.积累文言词语。 第1 课时 作者简介 魏学洢(约1596—约 1625),字子敬,嘉善 (今浙江嘉兴)人,明末 散文家。有《茅檐集》。 相关资料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
《虞初新志》中 的代表作:《琵琶艺人》、《义虎计》、《八大 山人传》、《毛女传》、《奇女子传》、《雷州 太守》、《口技》、《核舟记》等。 1.自读感知,疏通文意。 学会诵读 魏学洢(yī) 器皿(mǐn) 罔(wǎng)不贻(yí) 有(yòu)奇(jī) 轩敞(chǎng) 糁(sǎn) 髯(rǎn) 不属(zhǔ) 箬(...
第11课 核舟记 课件(共35张PPT).pptx,;微雕作品欣赏;微雕作品欣赏;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3.文章生动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核舟记第1课时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令世界瞩目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就走进魏学洢的《核舟记》,欣赏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 作者简介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一生未做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
11 核舟记第1 1 课时 第2 2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