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戏俗称拉魂腔,又有拉呼腔、拉后腔等名称,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它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接壤地区。柳琴戏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以鲁南民间小调为基础,受当地柳子戏的影响发展起来的;一说是由江苏海州传播而来。简介 柳琴戏俗称拉魂腔,又有拉呼腔、拉后腔等名称,...
59:19 柳琴戏 泪洒相思地01 2020-08-20 37:57 柳琴戏《马孤驴换妻》 2020-08-20 57:35 柳琴戏_泗州戏《小二姐做梦》 2020-08-20 145:42 柳琴戏_《贫女泪》全剧 2020-08-20 50:59 柳琴戏《卷席筒》第一部上集 2020-08-20 50:12 柳琴戏_《薛平贵会寒窑 》 2020-08-20 102:15 柳琴戏_《小姑贤...
柳琴戏 [ liǔ qín xì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liǔ qín xì ] 戏曲剧种之一。俗称“拉魂腔”。流行于江苏北部、山东南部。从民间歌舞“花鼓”发展而成,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据传与安徽的泗州戏同出一源。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柳琴戏,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原名“拉魂腔”,主要流行于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接壤地区。 柳琴戏历经了二百多年发展历史,依据老艺人的师承关系推算,大约起源于清朝乾隆时期(1736—1795)。据有关文献记载,清朝乾隆年间,流浪艺人...
柳琴戏是由单纯的单体演唱发展起来的传统戏曲剧种,源于清朝的“拉魂腔”,属于板腔体而又没有发展成为完整的板腔体系,男女唱法同弦不同腔。当地有句俗话“不听拉魂腔,吃饭也不香。”“一听柳叶琴声响,绣楼小姐要跳墙”。唱词结构采用“八句的娃子”和“十二句的羊子”。主要唱调有“哈弦(女腔)”、“叫板(...
江苏柳琴戏是江苏省主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分布于苏、鲁、豫、皖四省的广大地区。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在整个衍变发展过程中,融汇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及毗邻地区的剧种音乐,逐步形成了自己完备的唱腔体系,内容丰富、多姿,唱腔高亢、华丽。2007年3月,江苏柳琴戏入选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戏剧简介 因其唱腔有...
柳琴戏是一种起源于徐州的地方戏曲,由弦子和扬琴伴奏,属于小调类戏剧,也称“小曲”或“柳琴小调”。柳琴戏因其曲调优美,演唱时在下句腔尾音翻高七度或有帮和,腔调迷人,所以也叫“拉魂腔”。 它的主要声腔为高腔、二六板等。鲁南苏北一带是柳琴戏的发生地,从清初农民乞讨时说唱的“吉利话”开始,距今已有200...
1柳琴戏-张婆骂街(全) 2柳琴戏-孙玉霞-秦雪梅 3柳琴戏-张郎与丁香2 4柳琴戏-孙玉霞-打扮篇 5柳琴戏-张郎与丁香1 6柳琴戏-三千里寻母记 后传2 7柳琴戏-张郎休妻(刘家凤、何美玲)下 8柳琴戏-秦香连 9柳琴戏-张郎休妻(刘家凤、何美玲)上
柳琴戏《铜台会》江苏省柳琴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非遗柳琴戏传承人朱树龙表演👍👍👍👍👍👍 - 开心人生于20231209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22.6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