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Nature的研究报道“Nucleosome fibre topology guides 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to enhancers”,正是针对这一关键问题展开,通过解析不同转录因子组合在核小体上的结合规律,探讨了染色质拓扑结构如何指导因子的协同结合与细胞命运决定...
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核小体组成是表观遗传的关键决定因素,负责异染色质形成和转座子沉默,从而帮助形成基因组稳定性。染色质重塑因子DDM1(DECREASE in DNA METHYLATION 1)首次在拟南芥DNA甲基化缺失的遗传筛查中被发现,它编码DNA甲基化和组蛋白...
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核小体组成是表观遗传的关键决定因素,负责异染色质形成和转座子沉默,从而帮助形成基因组稳定性。染色质重塑因子DDM1(DECREASE in DNA METHYLATION 1)首次在拟南芥DNA甲基化缺失的遗传筛查中被发现,它编码DNA甲基化和组蛋白甲基化所需的SNF2样染色质重塑ATP酶。在E3泛素连接酶VIM1(VARIA...
染色质重塑因子通过改变染色质结构和组合方式,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因表达调控:染色质重塑因子可以促进或抑制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分化、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例如,SWI/SNF家族可调控胚胎干细胞分化和肿瘤的发生;ISWI家族可调控DNA损伤响应和细胞周期进程。 2. DNA修复:染色质重...
2024年12月30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董爱武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chromatin remodeling factor OsINO80 promotes H3K27me3 and H3K9me2 deposition and maintains TE silencing in rice”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阐明了水稻染色质重塑因子OsINO80在常染色质促进H3K27me3修...
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核小体组成是表观遗传的关键决定因素,负责异染色质形成和转座子沉默,从而帮助形成基因组稳定性。染色质重塑因子DDM1(DECREASE in DNA METHYLATION 1)首次在拟南芥DNA甲基化缺失的遗传筛查中被发现,它编码DNA甲基化和组蛋白甲基化所需的SNF2样染色质重塑ATP酶。在E3泛素连接酶VIM1(...
然而,几乎没有证据表明BRD9介导的染色质重塑与骨稳态中破骨细胞谱系分化之间存在关联。在此,作者结合干湿实验(测序+表型验证)发现了BRD9-FOXP1-STAT1轴对破骨细胞形成中的负反馈信号至关重要,扩展了对染色质重塑因子、转录因子和骨稳态信号通路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认识,并强调了其对骨病的治疗潜力。
研究人员通过时间分辨实验,揭示了染色质可及性的全局丧失,以及由补偿性染色质重塑因子 EP400 驱动的启动子处染色质可及性的恢复机制。该研究确定了可以准确预测多种癌细胞对SWI/SNF抑制敏感性的分子基因组特征,有助于提高SWI/SNF抑制剂的治疗潜力。为了确定潜在的补偿性染色质重塑因子,研究人员采用时间分辨的实验...
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神经表观调控的研究,前期的工作证明,染色质重塑因子ARID1A调控NSPCs的增殖和分化进而影响小鼠胚胎皮层的发育[3]。作为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体的核心亚基,ARID1A在兴奋性神经元以及认知中也发挥关键的调节功能[4]。然而,我们仍然不清楚ARID1A在出生后NSPCs和神经发育中的染色质重塑功能。
【答案】:依靠水解ATP提供能量来完成染色质结构的改变。染色质重塑因子在组成及功能上不同,但都包含类Snf2超家族的ATP酶亚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