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流畅、细腻,花纹雅致古朴,栩栩如生,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枫香印染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赵维英创作的枫香印染作品近看如工笔画,远观似青花瓷,不管多么复杂的图形,她都能描绘出来。黔南州惠水县摆金镇是苗族枫香染的发源地。“每天画花是我小时候最大的乐趣。”赵维英是土生土长的惠水人,从小耳濡目染...
冉光津和团队一起深入研究与枫香染相关的手艺,制作出一系列枫香染技艺制作的生活用品,如包袋、鞋履、围巾、帽子、人偶等。 文博会上惠水县枫香染展区 图片来源:微博@枫香冉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上,在黔南馆特色文创产品展区,惠水县枫香染展区摆放了...
枫香染是一种传统染织技艺,贵州黔南的惠水、长顺、都匀、平塘、贵定、龙里以及黔东南的麻江等县的布依族、苗族、瑶族都有制作枫香染的习惯。其中,惠水县和麻江县的枫香染手工技艺保存得较为完好。2008年,贵州省惠水县、麻江县申报枫香印染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枫香印染技艺的起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宋史》卷493载:“南宁(今惠水)物产名马、朱砂、蜡染布...”,文中所指蜡染布即雅水布依枫香染是也。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至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南宁州(今惠水)先后派员赴京(今开封)进贡十三次,所贡之物就有蜡染。1083年,宋神宗赵项亲笔御题“天染”...
枫香染,是一个具有诗情画意的民间印染技术,在贵州布依族、瑶族、苗族都有传承。 公元1083年,宋神宗为布依族亲笔御题“天染”二字。 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枫香染绘图精湛、古朴典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所用的主要原料是枫香树产的枫香油,因此,取名枫香染。
枫香染以枫香树脂为主要原料,结合牛油制成防染剂,通过复杂的工序,在织物上绘制出精美绝伦的图案,色彩鲜艳而不失古朴,既体现了自然的韵味,又融入了民族的审美意趣。枫香染不仅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表达。它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当今社会,随着机器生产的普及...
播潭村小岩脚组是枫香染国家级传承人杨光成的居住地,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枫香染”的发源地。枫香染发源于雅水镇播潭村小岩脚组,有实物和文字记载,可追溯至清朝咸丰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枫香染原材料采用当地布依人自织的土布,染料通过自栽的蓝靛发酵过滤提取,防染剂由枫香油和牛油混合而成,艺人用毛笔...
枫香染,这项惠水布依族的传统手工技艺,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源自惠水雅水小岩脚村的杨氏家族。它以其独特的色彩和美观大方的外观,被誉为“画在布上的青花瓷”和“布依族不需出土的文物”。🌳 枫香染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位布依族姑娘偶然间将织机摆在一株百年枫香树下织布,枫香树油滴落在白布上,她将...
中国日报网9月8日讯(记者孙美真)枫香染,一个诗意的名字,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中有一位姑娘偶然把织机摆到一株百年枫香树下织布,枫香树油滴落在织成的白布上,姑娘将白布印染后,竟然现出了美丽的图案,“洗搓不去,入缸浸染,呈梅花状,蓝底白花,族人欣然,始有枫香染”。麻江县龙山镇河坝村中间的河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