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头:1.树枝上。2.比喻高位。 小提示:"渐吹尽,枝头香絮,"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枝头 全诗 原文译文拼音版 姜夔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的意思是: 翻译含义1:风渐渐吹尽枝头上的柳絮,到处坐落的人家掩映在绿阴深处。 翻译含义2:指春天的风渐渐吹尽了枝头上带有淡淡清香的柳絮。这里,“渐吹尽”描绘了春风逐渐将柳絮吹散的情景,“枝头香絮”则形象地描绘了春天柳树的特征,即枝头挂满了带有香气的柳絮。 翻译含义...
姜夔的《长亭怨慢》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作品,它以中吕宫为调,作者姜夔自创曲风,先随意构思词句,再根据音律进行调整,因此词的上下阕内容多有差异。词中引用了桓大司马的一段感慨,他说:“当年在汉南种下的柳树,如今已摇落江潭,令人凄然。树木尚且如此,人的情感又怎能承受得住。”这段话深深...
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原文和赏析 姜夔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
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的注释和译文如下:注释①提到的桓大司马,即东晋时期的桓温,字元子,曾担任荆州刺史、大司马,战功赫赫。吴衡照在《莲子居词话》中指出,白石的《长亭怨慢》引用桓温的言论实为误引,应该是出自庾信的《枯树赋》。②“树若二句”引用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和李商隐的《蝉...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原文 宋代:姜夔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
作品简介《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宋代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词作。此词上阕先写暮春景象:百花与柳絮飘零,帆影在暮色中消失,树木见多了人间离别,也变得麻木起来,所以仍如此青青,正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下阕写怀人愁绪,先写行者一直在痴望岸上送行者,再写绝不忘记盟约,最后是写岸上佳人的临别叮嘱及离别后的...
《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南宋:姜夔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
《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姜夔创作的一首词,据夏承焘考证,词作于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当时姜夔在合肥与歌女有深厚的情感。该词以合肥的特色——巷陌皆种柳为背景,表达离别之情。上片以柳絮纷飞、柳阴浓绿的春景开篇,暗寓别绪,接着通过“远浦”、“阅人”等描绘了长亭送别的场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