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头:1.树枝上。2.比喻高位。 小提示:"渐吹尽,枝头香絮,"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枝头 全诗 原文译文拼音版 姜夔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的意思是: 翻译含义1:风渐渐吹尽枝头上的柳絮,到处坐落的人家掩映在绿阴深处。 翻译含义2:指春天的风渐渐吹尽了枝头上带有淡淡清香的柳絮。这里,“渐吹尽”描绘了春风逐渐将柳絮吹散的情景,“枝头香絮”则形象地描绘了春天柳树的特征,即枝头挂满了带有香气的柳絮。 翻译含义...
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原文和赏析 姜夔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
《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宋代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词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此词上阕先写暮春景象:百花与柳絮飘零,帆影在暮色中消失,树木见多了人间离别,也变得麻木起来,所以仍如此青青,正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下阕写怀人愁绪,先写行者一直在痴望岸上送行者,再写绝不忘记盟约,最后是写岸上佳人的...
《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原文 宋代:姜夔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象,香絮飘落,家家户户的庭院深深,透出浓郁的绿色。远处江边的水湾曲折,傍晚的船只零散,不知驶向何方。词人感叹:“经历的人事众多,又有谁能像那长亭边的树木,始终如一呢?如果树能有情,它也不会如此青翠。”夜幕降临,词人遥望...
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的注释和译文如下:注释①提到的桓大司马,即东晋时期的桓温,字元子,曾担任荆州刺史、大司马,战功赫赫。吴衡照在《莲子居词话》中指出,白石的《长亭怨慢》引用桓温的言论实为误引,应该是出自庾信的《枯树赋》。②“树若二句”引用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和李商隐的《蝉...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南宋:姜夔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
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 姜夔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