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历史文化 名称来历 林头镇地名因东晋白河南侨置于此,当时姚缙于巢南战败逃至此地,坐在马上一气之下把自己的头割下拎在手中不倒,得名拎头,谐音得名林头。荣誉称号 2020年6月30日,林头镇入选安徽省省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乡镇名单。2021年9月,林头镇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明朝景泰三年(1452)顺德建县后,建制为都、堡、图、村四级,林头隶属西淋都桂林堡,桂林堡辖桂林、北滘、槎涌、黄涌、乾滘、简岸、独洲,因为地处当时桂林堡八乡之首,故有“桂林首步”的说法,得名林头。清代有林头八景:大通烟雨、雁落平沙、渔舟晚唱、浅渚归牛、珠光夜月、松门返照、灵潭聚秀、君子古松。 2001年...
林头是顺德梁姓聚居地之一,因在桂林堡又称桂林梁 林头梁氏的家风严正、文风郁郁 在那些精美的灰塑、砖雕中依旧鲜活 大通桥 (单孔石拱桥,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重修, 桥身上存石匾,阴刻“大通橋”) 离开梁氏大宗祠,沿南村大路北往西行走 又遇见一座古桥——...
开村于宋朝的北滘林头 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一湾碧水、一段故事……走在这里古老的石板桥上 遇见喧嚣里的梦里水乡 梁艺聪摄 林头,曾隶属于桂林堡,地处桂林堡众乡之首,故有“桂林首步”的说法,故得名“林头”。作为典型的岭南水乡,林头水网纵横交错,旧时出门见水、举步登舟的方式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世德楼(八角楼),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3年后落成,为当时林头最高建筑物,坐西向东,九宫格型,四层木阁楼。世德楼现是市县两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广东省少见的八角楼建筑形式的碉楼,具有居住和“以避盗匪”的防御功能,近似开平碉楼风格与功用。抗战胜利后,1946年梁氏后人重修世德楼。解放前夕,中共电白县委...
林头村位于北滘东部,是一个极具岭南特色的古村落,村中小桥流水人家,祠堂林立,放眼望去,各个古建筑各具特色。林头水乡之美,不亚于杏坛逢简水乡! 长达千年历史的古村内,拥有7处保存较好的宗祠,其中包括郑氏宗祠、梁氏大宗祠、梁氏二世祖祠、孖祠堂(梁氏九世祖祠、梁氏十世祖祠)、双溪梁公祠、秀所梁公祠。
在整改过程中,电白区组织专职工作组到林头督导,林头镇立行立改,成立10个区域领导小组,全面整治圩街乱堆放、乱搭建、卫生黑点、325国道沿线的“六乱”、车辆乱停放等问题。记者昨天(7月17日)在林头镇看到,执法车辆在圩街来回巡逻,清洁工人及时清理圩街垃圾,志愿者参与交通疏导,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当地群众告诉记者...
电白林头够力!八个项目先后落地,年总产值达6亿元 去年以来,电白区林头镇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创新帮扶模式等多管齐下策略,目前,已有八个项目落户当地,预计年总产值达到6亿元。 林头镇位于茂名市和电白区腹地,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重要位置,临近茂名新城...
自唐代起,这里便有人聚居,于宋代形成村落。宋代,林头人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明代,果树种植、水产养殖等生产活动兴旺。清末民初,林头刺绣远销海外。此后,经济贸易繁茂发展。这里,是文人和文化汇聚之地,曾有多间私塾,培育出代代人才,其中不乏进士、举人和秀才。一个个具有文化底蕴的符号——祠堂、古桥、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