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锦之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一个缩影。曾经强大的明军,在这场战役中暴露出种种问题:将领间勾心斗角,士卒缺乏必胜的信念,军纪涣散,战术僵化。而皇太极领导的后金军队,却展现出了灵活多变的战术,以及将士们不畏牺牲的精神。洪承畴作为一个将领,其勇猛和忠诚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松锦之战中,他犯了几个致命...
关宁锦防线,由孙承宗、袁崇焕建立而成,袁崇焕在宁远之战,宁锦之战中先后挫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关宁锦防线其关键作用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并成为满清和明朝争夺的焦点。关宁锦防线中,山海关是后防中坚,宁远居中,锦州在最前面,所以大战一般在锦州最先展开。明朝为了加强防御,在锦州和宁远之间又建有松山、杏山、...
特别是在清朝统一东北并征服了蒙古后,清朝和明朝就进入到你死我活的阶段。 松锦之战的爆发,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 1640年3月,以清朝皇太极派重兵围攻锦州为标志,松锦之战爆发。 1641年春天,为了挽救辽东战场屡战屡败的危局,防止清朝军队南下肆虐,明朝崇祯皇帝派遣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13万人马,集结于关外的宁远...
1640年到1642年,明清之间爆发松锦之战,这是明清之间的最后一场大战。是战,清军倾巢而出,明朝也投入了十三万大军。然而大战还没开始,明军粮草就被清军劫断,军心大乱,开始集体溃逃,最后导致大败。 松锦一战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还要从公元1640年皇太极完成对锦州的包围开始说起。
明末清初,两大王朝曾经发生过两次决战,一次是萨尔浒之战,另外一次则是松锦之战。萨尔浒之战标志着明朝从进攻转为防御,而松锦之战则标志着明朝关外土地尽失,山海关直接向清朝敞开,为清兵入关创造了条件。对于明朝来说,松锦之战则是退无可退的生死存亡之战。那么为何明朝还是以失败告终呢?一,明末的辽西局势...
松锦之战是一场不是决战的决战,清人的目标是困死锦州,明人的目标是解围锦州,双方开始都不准备决战,但事态的发展一步步演变为两国之间空前的大决战,其规模和影响远远超过了二十年前的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明军八万,金军六万,杨镐兵分四路分进合击给了努尔哈赤利用短暂的时间差各个击破的机会。洪承畴有鉴于杨...
松锦大战,明军十三万精锐全军覆没,其根本原因在于诸将贪生怕死,当时明军实力不比清军差,在火器上更是优于清军,只要敢战,断无失败之可能。就像松锦之战的最初,就因明军敢战,清军才会一败再败。只是,一旦明军被围困,明军似乎就患上了恐清症,对清军是惧怕不已,未战先怯,这是兵家大忌,不输才怪。当然...
见救援的明军全部败北,心灰意冷,也开城出降。至此,松锦大战以清军大获全胜而告终。这次战役,是皇太极生前的最后一战,也是清朝入关前的最后一战。这一战,把明朝在关外的武装力量全部消灭。后人总结说,萨尔浒之战是“王基开”,松锦之战是“帝业定”。可见,皇太极为大清奠定了一代基业。
松锦之战失利的第四个原因:内部分歧导致内讧 此时,监军张若麒李代桃僵,成了逃跑论的领导者,手握生杀大权的他,几乎架空了洪承畴。于是军中人只知有张,不知有洪。各怀鬼胎的八总兵根本不跟洪承畴一条心,很多人一心想逃离战场。大同总兵王朴动作最迅速,他不等战斗打响,前一天夜里就撒丫子跑了。他这一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