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之战(斩首73+18=91级)、吴山之战(斩首3+34=37级)、青州之战(斩首105级)、东昌之战(斩首64级俘虏2人)、沧州之战(斩首120级)、津西之战(斩首120级)。三个月内这七次战斗累加斩首746颗,俘虏2人,共计俘斩748名颗,后合计应该斩首一千两百级。崇祯16年,松锦刚刚结束不久,清军被两万七明军斩首一千多级...
锦州守将祖大寿向明廷报称:“锦城的粮米仅供一月余,而喂马的豆则不能支撑一月,倘若清兵再次急攻,宁锦两城就要攻破,那么松、杏、锦三城就岌岌可危、朝不保夕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崇祯帝命洪承畴领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总兵,步骑十三万,速令各镇总兵“刻期...
后来洪承畴与清兵决战于松山、锦州地区,崇祯十五年二月十八日城陷,总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被杀,洪承畴、祖大乐兵败被俘至沈阳,三月八日,祖大寿率部献城归降,清兵占领锦州。崇祯十五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兵用红衣大炮轰毁杏山城垣,松山、锦州、杏山三城尽没,至此松锦大战结束。 松锦之战持续了将近两年,期间清明两军...
两军于松锦一带的博弈持续进行, 此阶段明松锦驻军主要以小股部队不断刺探袭扰处于机动中的清军和围城清军的汛地 ,明清两军小规模战斗不断,少则十百人、多则百千人。清军频繁派出小股的骑兵部队在松锦杏塔一线穿插、侦察,与明军的战斗以小规模的遭遇战、击溃战为主,双方出动的兵力一般在数百人或数千人规模,清军...
据《清太宗实录》记载:“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松锦之战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会如此惨重?本文将综合分析历史资料,梳理松锦之战的过程。
安丘之战(斩首73+18=91级)、吴山之战(斩首3+34=37级)、青州之战(斩首105级)、东昌之战(斩首64级俘虏2人)、沧州之战(斩首120级)、津西之战(斩首120级)。三个月内这七次战斗累加斩首746颗,俘虏2人,共计俘斩748名颗,后合计应该斩首一千两百级。崇祯16年,松锦刚刚结束不久,清军被两万七明军斩首一千多级...
据《清太宗实录》记载:“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松锦之战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会如此惨重?本文将综合分析历史资料,梳理松锦之战的过程。
得以集中全部力量进攻明朝,松锦之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一、松锦之战前的辽西地缘形势 辽西走廊亦称榆关走廊,是位于今辽宁省锦州市与河北省山海关之间的一段狭长地带,东临辽东湾,西依松岭山,东北至西南走向,长约370里,宽约16里至30里,是中原与东北重要的陆上交通线。
松锦之战,后金动员兵力,最后那十二天清国中十五岁以上男丁全部动员,经曰:濠面阔二丈、深一丈、底阔一丈,以面阔积数三丈半之,得数一丈五尺;以深一丈乘之,凿濠一尺,得数一十五丈。每一工日出土三丈一尺,计工五人。一步,计工三十人;一里,计工一万八千人。一里为率,则百里可知。挖土每天出3.1丈的土方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