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子和的鼓板古朴典雅,简练大方;腕力匀称,浑厚圆足;节奏鲜明,准确紧凑,饱含韵味,唱腔和琴音浑然一体。1957年以后在天津市戏曲学校任教。
他在票房里每次演戏,都是杭子和为他司鼓,两人合作默契。沈华轩决定下海,就邀杭子和给他打鼓,杭子和喜出望外,立刻欣然同意,两人一起搭入刘鸿升的“鸿庆班”,杭子和梦寐以求的当鼓师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年杭子和是16岁。 《失空斩》纯唱段版 杨宝森 杨宝忠 杭子和合作 杭子和正式搭班司鼓,并非一帆风顺,他经...
杭子和便装照 出生:1887年,光绪十三年(丁亥) 逝世:1967年,农历丁未年 人物分类 京剧鼓师 老唱片 杭子和老唱片专辑(105面) 杭子和 沈宝钧 沈华轩 阎岚秋 王凤卿 梅兰芳 余叔岩 李佩卿 谭鑫培 李五 刘顺 王又宸 谭富英 夏山楼主 孟小冬 王少楼 陈少霖
精简压缩版本: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于1957年1月13日开始,持续至20日结束。演出剧目涵盖了午场和夜场,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杨排风》、《女起解》、《金山寺》、《击鼓骂曹》等。乐队成员包括杨宝忠(琴)、杭子和(鼓)、周子厚(鼓)、于又泉(鼓)、王裕民(琴)、李宝华(琴...
杭子和先生 无论哪出戏里的任何一段唱腔,都不能凭空起唱,必须先由演员叫板,再由锣鼓(或用鼓板)起开头,引导出过门之后,演员才能开口唱。就是京剧中极紧凑的“顶板”唱,虽然可以把胡琴的过门略去不用,但也必须有锣鼓开头,这是京剧唱腔固定的起唱形式。
杭子和:我为余叔岩司鼓 作者:杭子和 在我六十年的司鼓生活中,与之合作时间最长的要数余叔岩先生了,自他嗓音恢复重新登台,直到他最后辍演,我为他打了三十多年鼓,时间不算不长了。为什么我们能合作这么长时间呢?原因很简单,余叔岩是学谭鑫培,虽然以后经过创新,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流派,称为余派,但余派总还是在...
杨宝森、杨宝忠、杭子和,老三位珠联璧合。 - 津门锁爷于20230420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884.8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杭子和:死学活用说打鼓 杭子和先生 死学活用说打鼓 杭子和 “十年能出个好唱戏的(演员), 却出不来一个好打鼓的”。这是戏曲界所常说的一句话, 用来形容学“场面”、学打鼓之难。现在戏曲学校里的学员,一般只用三年左右时间,就基本上可以把常用的锣鼓点学会了, 但他们却不一定能打戏, 更谈不上把戏打...
杭子和会戏甚多,文武昆乱,均极擅长。早年为武生沈华轩和武旦阎岚秋打武戏;后又为老生王凤卿掌鼓板多年,也曾与梅兰芳合作。1918年前后,开始为老生余叔岩打鼓,直至余氏息影剧坛。在乐队伴奏上,余叔岩倚重杭子和及李佩卿(余叔岩前期琴师),视为两大得力助手。他崇敬和私淑谭鑫培的鼓师李五和刘顺,故在掌握谭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