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演完了,打得也很严实,贾洪林很高兴,下了场没卸装就走到场面这边来,因为他还不认识我,就问孙老:“这个小打鼓的是谁呀?打得好啊!”孙老介绍说:“他叫杭子和,是沈宝钧先生的徒弟。”贾洪林说:“好,名师出高徒,这出戏你打得挺严实。”在那时候能得到像贾洪林这样的名人夸赞,是很不容易的。 入富连成 ...
杭子和:鼓师怎么打唱腔的尺寸? 杭子和先生 无论哪出戏里的任何一段唱腔,都不能凭空起唱,必须先由演员叫板,再由锣鼓(或用鼓板)起开头,引导出过门之后,演员才能开口唱。就是京剧中极紧凑的“顶板”唱,虽然可以把胡琴的过门略去不用,但也必须有锣鼓开头,这是京剧唱腔...
杭子和早年师从名鼓师沈宝钧学习昆曲戏,青年时期在同仁堂药店的戏社中担任鼓手,并参与了著名的戏曲票房“春阳友会”。他的戏路广泛,文武昆乱皆擅长,曾为武生沈华轩、武旦阎岚秋打武戏,也长时间为老生王凤卿掌鼓板,还与梅兰芳有过合作。1918年左右,开始为老生余叔岩打鼓,直至余叔岩退出舞台。在乐...
由于我整天鼓楗子不离手地练,又加上票房里有人指点,进步很快,到13岁时就能司鼓打戏了。因为我年纪小,打的也还不错,所以很快就出了名,无论是票界和内行,都知道有个小打鼓的杭学均(我原名叫学均),大家都很喜欢我,肯教我,慢慢我认识的人和能去的地方也就更多更广泛了,我学习的劲头更大,练习得更勤快了。
杭子和:死学活用说打鼓 杭子和先生 死学活用说打鼓 杭子和 “十年能出个好唱戏的(演员), 却出不来一个好打鼓的”。这是戏曲界所常说的一句话, 用来形容学“场面”、学打鼓之难。现在戏曲学校里的学员,一般只用三年左右时间,就基本上可以把常用的锣鼓点学会了, 但他们却不一定能打戏, 更谈不上把戏打...
余叔岩唱戏有个最大优点,就是他只要是一出场,无论台下乱也好,人多人少也好,或是自己私下里有什么不痛快的事也好,不管怎样吧,在台上从来不偷懒耍滑,总是规规矩矩的唱。他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负责,就是对于同台演出的大小角色,也不容许有丝毫不经心的地方。我给余叔岩打...
风格和方法6s 余那时期的名家,延续至当今王佩瑜,总是一派之声,百花齐放各人所喜,听戏还是李和增,做功非比裴艳玲。 5天前1回复 渔樵戏韵:精辟!非常感谢您精彩点评! 5天前回复 月光王子黎明 余叔岩的唱腔真是百年经典,李佩卿杭子和的伴奏太绝了,每次听都像穿越回老戏台! 5天前1回复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
精简压缩版本: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于1957年1月13日开始,持续至20日结束。演出剧目涵盖了午场和夜场,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杨排风》、《女起解》、《金山寺》、《击鼓骂曹》等。乐队成员包括杨宝忠(琴)、杭子和(鼓)、周子厚(鼓)、于又泉(鼓)、王裕民(琴)、李宝华(琴...
在乐队伴奏上,余叔岩倚重杭子和及李佩卿(余叔岩前期琴师),视为两大得力助手。杭子和与李佩卿是余派声腔的绿叶,余叔岩同他俩的合作长达二十年之久,余传世的“十八张半”唱片,杭子和司鼓的唱段达一大半。杭子和演奏鼓板,古朴典雅,简练大方;两手腕力匀称而浑厚圆足。他掌握鼓板,节奏鲜明、准确、紧凑,并饱含韵味,...
但是当时杨宝森的名气远远没有杨宝忠大,并且许多余派还是杨宝忠传授的。其次杭子和,京剧著名鼓师。曾经为梅兰芳、余叔岩、谭富英、孟小冬等名家伴奏,后来被杨宝森聘为专职鼓师。可见杭子和的鼓艺有多绝了。所以说杨派唱腔并非是杨宝森一人组成的,还有杨宝忠和杭子和。因此有杨派唱腔三绝的说法,也就是专指这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