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良瑶神道碑。记录比郑和下西洋早620年的中唐外交使节航海下西洋的碑子隐藏在泾阳,昨天下午两人到处打听用了好长时间才找到,有玻璃罩反光碑文看不清楚,只能用朝圣的心情仰望下了,更多资料是在网上查的。 碑文里最重要的记载就是杨良瑶作为唐中晚期——唐德宗的外交使节航海下西洋,在南海这个地方舍陆登舟,走过南海,...
杨良瑶出使域外,执行了唐朝“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统大食、天竺”的外交政策,成为中国第一位见诸记载的航海下西洋的外交官。杨良瑶的出使反映了唐朝的政治远见,带有明显的联合黑衣大食共同抗击吐蕃的政治外交目的,也显示出唐朝与阿拉伯世界的紧密关系。其经行路线与贞元年间贾耽所著《皇华四达记》中广州到缚达的路线...
关于杨良瑶经海路出使黑衣大食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正史虽然鲜有记载可在跟杨同处一个时期并担任唐室负责外事接待国宾事务的贾耽的著作中却所记从南海经印度洋抵达黑衣大食首都博达今巴格达的海上航行路线甚详想必定然是出自杨良瑶率队出使黑衣大食的海上日志乃至归国后向当局递交的出使报告 唐《杨良瑶碑》 历史老人总是...
此碑便是两年前惊现于陕西泾阳的《唐杨府君之神道碑》,又名《杨良瑶碑》。这尊由汤陟篆额、陆邳撰文、赵良裔书丹的唐碑,以拓本计,碑额净高50厘米,碑身净宽90厘米、高180厘米。碑文共35行,行约70字,全文约2400字左右。 从碑文可知,碑主杨良瑶(735—806)系先后供职于唐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
此碑便是两年前惊现于陕西泾阳的《唐杨府君之神道碑》,又名《杨良瑶碑》。这尊由汤陟篆额、陆邳撰文、赵良裔书丹的唐碑,以拓本计,碑额净高50厘米,碑身净宽90厘米、高180厘米。碑文共35行,行约70字,全文约2400字左右。 从碑文可知,碑主杨良瑶(735—806)系先后供职于唐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
此碑便是两年前惊现于陕西泾阳的《唐杨府君之神道碑》,又名《杨良瑶碑》。这尊由汤陟篆额、陆邳撰文、赵良裔书丹的唐碑,以拓本计,碑额净高50厘米,碑身净宽90厘米、高180厘米。碑文共35行,行约70字,全文约2400字左右。 从碑文可知,碑主杨良瑶(735—806)系先后供职于唐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
【唐朝杨良瑶:一块墓碑揭开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历史崔海神,指的是掌控海洋的神灵。在古罗马,这位大人物叫尼普顿,鱼和海豚组成的庞然大物;在古希腊,关于海神的想象要丰富的多,他叫波塞冬,是第三代众神之王宙斯的哥哥;在我们国家,海神就很浪漫了,叫妈祖,非常温柔善良是所有渔民的保护神 O唐朝杨良瑶:一块墓碑揭开...
考古专家研究之后,根据“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这九个字判断,这是一块神道碑,主要立于墓道之前,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石碑。墓志铭往往是埋在坟墓中,与神道碑摆放位置有所差别。 那么,这一块石碑的主人究竟是谁呢?碑文揭开了真相,而且是给了考古专家一个巨大的惊喜。原来,石碑主人是唐朝宦官杨良瑶,其中就记载了他作为...
此碑便是两年前惊现于陕西泾阳的《唐杨府君之神道碑》,又名《杨良瑶碑》。这尊由汤陟篆额、陆邳撰文、赵良裔书丹的唐碑,以拓本计,碑额净高50厘米,碑身净宽90厘米、高180厘米。碑文共35行,行约70字,全文约2400字左右。 从碑文可知,碑主杨良瑶(735—806)系先后供职于唐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
此碑便是两年前惊现于陕西泾阳的《唐杨府君之神道碑》,又名《杨良瑶碑》。这尊由汤陟篆额、陆邳撰文、赵良裔书丹的唐碑,以拓本计,碑额净高50厘米,碑身净宽90厘米、高180厘米。碑文共35行,行约70字,全文约2400字左右。 从碑文可知,碑主杨良瑶(735—806)系先后供职于唐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