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们大致可以说,杨良瑶一行是在贞元元年的冬天乘船前往黑衣大食,三年后于贞元三年的夏天从海路返回广州。 那么,杨良瑶出使的使命是什么呢?杨良瑶的使命和张骞一样, 都是因为李唐王朝合纵连横的需要。 杨良瑶出使的贞元元年,吐蕃遣使来索要唐德宗原来答应割让的安西、北庭之地,唐德宗拒绝,导致唐朝与吐蕃关系破裂。
唐肃宗乾元一年(758年),杨良瑶23岁时入为内养,成为服侍皇帝的太监,近身宦官。杨良瑶入宫当太监前,不仅有了妻子,还有了两个孩子。 杨良瑶入宫后,先后服侍了唐朝中期的四位皇帝,分别是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唐顺宗,深受皇帝宠信,在朝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最后,达到副宰相的高位。 杨良瑶经历中外50余年。他受皇帝...
而这里贾耽所录由南海至缚达航路,似当为杨良瑶作为聘国使者西行黑衣大食的海上日志。照理,杨良瑶归国后,应当向唐德宗作出详尽的述职报告,则贾耽以职务便利获悉报告并采入个人著作,亦属情理中事。故而贾耽之于杨良瑶,恰如逻斯梯谢奴之于马哥孛罗一样。杨良瑶回国后,因功勋卓越,恩宠更渥,很受当朝皇帝的青睐。
杨良瑶的出使反映了唐朝的政治远见,带有明显的联合黑衣大食共同抗击吐蕃的政治外交目的,也显示出唐朝与阿拉伯世界的紧密关系。他的经行路线与贞元年间贾耽所著《皇华四达记》中广州到缚达的路线一致,这一路线即是8世纪自中国前往南洋、印度洋的航海路线,也是唐朝官方经海路与西方世界之间的交往之路。
其实,就前后文这几十个文字,便说出了当年杨良瑶带着诏书坐船远渡重洋之事。同时,碑文中还记述了杨良瑶途中的一些经历,说他“剪髪祭波”,就是剪下头发祭海神。这是广东沿海渔民的习俗,足见当时大家为了此次航海能够顺利,便选择按照沿海的一些做法来行事。其实,杨良瑶此次出使应该算是比较顺利的,“往返如期”...
后有吐蕃对大唐虎视眈眈,德宗派遣杨良瑶出使黑衣大食,促进两国友好往来。杨良瑶再次不负众望。此次远航出使,比郑和下西洋早了600多年,堪称史上远洋外交第一人。 平定内忧外患,杨良瑶功不可没。可若非杨良瑶早期狠下心来自宫,也不会有今日的流芳千古,人人歌颂。
杨良瑶下西洋首开先河 唐杨良瑶神道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镇小户杨村,于20世纪80年代出土,现珍藏于泾阳县博物馆。 在泾阳县博物馆,记者看到“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体形高大,额篆的“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9个篆字周正圆浑,苍遒大气,不失为中晚唐书法中的佳品。该碑上千字的碑文主要记载了杨氏家族的起源,以...
六百多年前,郑和作为明朝外交使节七次下西洋,加强了与亚非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而郑和也一直被认为是下西洋的第一人。近日,陕西省文物保护工作者和地方志工作人员在对泾阳县的一座神道碑研究时发现,早在唐代就有外交使节杨良瑶通过航海下西洋,这比郑和下西洋整整早了620年。
据碑文记载,杨良瑶(736-806),字良瑶,唐京兆府云阳县龙云乡人,即今泾阳县云阳镇人。一生经历唐肃、代、德、顺四朝,于唐宪宗元和元年葬此。唐德宗时,杨良瑶多次受命出使各地,久历疆场,功劳突出,于贞元元年(785年)四月,受命出使黑衣大食(即阿拉伯阿巴斯王朝,其政治中心在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成为中国古代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