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病中的杨应琚强撑着发布了新的军令——云南绿营永顺镇总兵乌尔登额为东路主将,率军从宛顶(云南畹町市)出兵进攻木邦土司辖地;云南绿营永北镇总兵朱仑为西路主将,率军从铁壁关出兵进攻被缅军占领的原蛮暮土司辖地,两军会合以收复新街。此外,云南绿营军队的最高主将、云南提督李时升,也奉杨应琚的军...
杨应琚之父杨文乾曾任广东巡抚,“为政精勤”,得雍正奖许称“秉公无瞻顾”。杨应琚长子杨重英在奉命使缅和谈期间,被缅甸扣留二十余年而“未改中国衣冠”,乾隆帝得知后,深为感动,将其比作苏武,还亲笔作《苏杨论》表彰杨重英俘居敌国,不失民族气节的爱国精神。杨应琚本人在任西宁府佥事期间,廉洁守志,勤...
在1736年的三月,乾隆帝任命新任云贵总督杨应琚接掌权力,前任总督刘藻的征缅失败仍在众人心中萦绕。杨应琚一落地昆明,便迅速马不停蹄赶往普洱,指挥云南的绿营军展开第二次征缅之役。在清军的再次进攻下,已经在云南境内游弋已久的缅军变得小心翼翼,最终选择迅速撤退到缅甸一侧。到了四月份,清军取得开门红,攻...
历史人物> 杨应琚 字佩之。隶汉军正白旗。广东巡抚杨文乾之子。历官至总督,任经两广、闽浙、陕甘、云贵各处,东阁大学士。乾隆中,经理伊犁等地屯田,兴水利,修城郭,治绩颇著。乾隆三十一年(1766)督师云贵,用兵缅甸,屡次以败奏胜,以欺罔罪赐死。
著名人物 丹城历史 筑城兴学杨应琚 杨应琚— 清代吏疆大臣.字佩之,号松门.辽海(今辽宁)汉军正白旗人.康果二十五年(1696年),出生于一官宦之家.雍正七年(1729年)授为户部员外郎,次年即擢任山西河东道.雍正十一年(1733年),杨应琚被调为西宁道按察使...
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第一次征缅战役,清军失利,大清帝国在中南半岛的国际地位大大跌落,作为把面子看的比命还重要的乾隆皇帝,自然是不会吞下这口窝囊气的。于是,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启用汉军八旗出身的陕甘总督杨应琚转任云贵总督赴云南主持对缅甸的第二次征讨行动,是为二征缅甸。
筑城兴学的杨应琚 清代吏疆大臣。字佩之,号松门。辽海(今辽宁)汉军正白旗人。康熙二十五年(1696年),出生于一官宦之家。雍正七年(1729年)授为户部员外郎,次年即擢任山西河东道。雍正十一年(1733年),杨应琚被调为西宁道按察使司佥事(简称...
杨应琚,字佩之,号松门,是奉天(今辽宁沈阳)汉军正白旗人。他在清乾隆前期声名显赫,是一位大官僚。他出身于一个显赫的世家,其曾祖父、祖父以及叔祖都曾在官场上有过显赫的成就。杨应琚本人也才华出众,从户部员外郎一路晋升,历任多个要职,包括甘肃巡抚、山东巡抚等。然而,他在处理中缅军务时,因贪图...
杨应琚不仅在《望海潮》词中描述了雍正乾隆间五泉山的景观,而且在他所著《据鞍录》记载了乾隆四年(1739年)五泉山的面貌。是年六月二十八日,杨应琚游览五泉山,但见皋兰“山峻耸,左右蜿蜒如张翼,五泉自两腋出,雷奔云泄,汇流成渠。自寺右山径登阁,凭栏俯视,黄河如带,郡城楼橹历历可数。灯夕坐眺,恍然赤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