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琚之父杨文乾曾任广东巡抚,“为政精勤”,得雍正奖许称“秉公无瞻顾”。杨应琚长子杨重英在奉命使缅和谈期间,被缅甸扣留二十余年而“未改中国衣冠”,乾隆帝得知后,深为感动,将其比作苏武,还亲笔作《苏杨论》表彰杨重英俘居敌国,不失民族气节的爱国精神。杨应琚本人在任西宁府佥事期间,廉洁守志,勤...
因此,病中的杨应琚强撑着发布了新的军令——云南绿营永顺镇总兵乌尔登额为东路主将,率军从宛顶(云南畹町市)出兵进攻木邦土司辖地;云南绿营永北镇总兵朱仑为西路主将,率军从铁壁关出兵进攻被缅军占领的原蛮暮土司辖地,两军会合以收复新街。此外,云南绿营军队的最高主将、云南提督李时升,也奉杨应琚的军...
著名人物 丹城历史 筑城兴学杨应琚 杨应琚— 清代吏疆大臣.字佩之,号松门.辽海(今辽宁)汉军正白旗人.康果二十五年(1696年),出生于一官宦之家.雍正七年(1729年)授为户部员外郎,次年即擢任山西河东道.雍正十一年(1733年),杨应琚被调为西宁道按察使...
在1736年的三月,乾隆帝任命新任云贵总督杨应琚接掌权力,前任总督刘藻的征缅失败仍在众人心中萦绕。杨应琚一落地昆明,便迅速马不停蹄赶往普洱,指挥云南的绿营军展开第二次征缅之役。在清军的再次进攻下,已经在云南境内游弋已久的缅军变得小心翼翼,最终选择迅速撤退到缅甸一侧。到了四月份,清军取得开门红,攻...
然而,杨应琚为了获取功劳,向乾隆夸大其词,虚报战功,声称大清军队屡次获得胜利,杀敌人数高达数万。然而,虚假的终究无法掩盖事实,乾隆的侍卫福灵安向皇帝如实汇报了缅甸前线的实际情况。乾隆在接到福灵安的报告后大为震怒,立即下令逮捕杨应琚,最终处以斩首,再一次让云贵地区的总督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杨应琚诗词 湟中春日登北禅寺楼寓目清代:杨应琚 路为沿坡曲,楼因峭壁悬。春流争浴马,薄雾竞耕田。 乍静心如濯,居高势欲仙。抵愁归去后,尘事尚依然。 婉约,重阳节,叹息,怀念 次新城望元朔山清代:杨应琚 端岩双水曲,斜影数峰睛。过客停骢马,秋风满石城。
筑城兴学的杨应琚 清代吏疆大臣。字佩之,号松门。辽海(今辽宁)汉军正白旗人。康熙二十五年(1696年),出生于一官宦之家。雍正七年(1729年)授为户部员外郎,次年即擢任山西河东道。雍正十一年(1733年),杨应琚被调为西宁道按察使司佥事(简称...
材料一 1761年,为解决乌鲁木齐兵屯地荒和内地流民无地可种的问题,乾隆命令陕甘总督杨应琚招募内地流民前往乌鲁木齐种地,是为民屯。 同年秋天,杨应琚从甘肃省安西、肃州、高台等处共招募贫民四百户,携券前赴乌鲁木齐屯种。1762年,杨应琚又从张掖、山丹、东乐等县招民二百户、男妇大小七百八十余口。移居的民户,...
杨应琚不仅在《望海潮》词中描述了雍正乾隆间五泉山的景观,而且在他所著《据鞍录》记载了乾隆四年(1739年)五泉山的面貌。是年六月二十八日,杨应琚游览五泉山,但见皋兰“山峻耸,左右蜿蜒如张翼,五泉自两腋出,雷奔云泄,汇流成渠。自寺右山径登阁,凭栏俯视,黄河如带,郡城楼橹历历可数。灯夕坐眺,恍然赤霞...
杨应琚其他作品湟中春日登北禅寺楼寓目 路为沿坡曲,楼因峭壁悬。春流争浴马,薄雾竞耕田。乍静心如濯,居高势欲仙。抵愁归去后,尘事尚依然。 清代 杨应琚 品读 次新城望元朔山 端岩双水曲,斜影数峰睛。过客停骢马,秋风满石城。沙头起雁语,天际落钟声。白道如丝细,层层草木清。 清代 杨应琚 品读 罗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