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 杨增岽,严雯瀚 - 《探求》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从大历史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逻辑必然 2023 - 杨增岽,邓霞 - 《文山学院学报》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历史,理论与现实三重维度下改革开放精神弘扬理路 2022 - 杨增岽,王晓晓 - 《红色文化学刊》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
杨增岽, 修政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作者简介:杨增岽(1982—),男,云南玉溪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3&ZD007)。 摘要: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增岽教授应邀在华珠行政楼五楼会议室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们作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述要”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杜奋根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到场...
作者:杨增岽 来源:《前线》杂志2023年第11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凝结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深厚积淀...
”11年来,杨增岽坚持每学期第三周都向学生征求对课程的意见建议。根据一些普遍性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研相长也体现在他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曾经一位学生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他发微信讨论如何理解“历史必然性问题”。令学生没想到的是,杨增岽在凌晨给她回复了微信,用将近两千字认真解答了她...
[作者:杨增岽、严雯瀚,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全文载于《国外理论动态》2023年第6期 提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党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科学认识全球发展大势、深刻洞察世界格局变化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国内外对此均予以了高度关注。从文献梳理情况来看,海外学者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
摘要:杨增岽,1982年10月生,云南省通海县人,先后获中南大学法学硕士、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共青团中央青年理论导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首批北京市...
6月17日,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副院长、教授杨增岽作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学院领导、中层及副科级干部、思政课教师、学生代表参加了讲座。学院党委书记赵伟主持讲座。 杨增岽作《在百年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道路自信——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特质及优势的几个维度》专题讲座。他从“在百年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道路自信”为核心,从...
杨增岽:以大历史观引导青年明理增信 ■杨增岽(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把历史置于总体坐标中进行长时段的考察,把历史现象或碎片化的历史情境同整个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和趋势联系起来,从逻辑与历史辩证统一的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正是“大历史观”蕴涵的方法论的体现。我们常说“历史从不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