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字:来今雨轩 📍 位置:北京市中山公园内,南门(正门)进入后右前方 🕘 营业时间: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9点 🍵 店内环境:来今雨轩茶社共有9张大桌子和1个单人吧台,每桌最多可容纳6-8人,不支持拼桌。茶社只接受现场拿号预约,建议工作日早上十点到达,排队后正好赶上中午时间。周末则建议一早就去排队。
作为国家一级饭庄,来今雨轩主营红楼菜和川贵风味菜肴。想当初,来今雨轩由原“西黔阳”饭店的特级技师高连元师傅主理。在制作川贵菜肴时,为了让北方客人接受,在麻辣程度上进行改进,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中有名的是“干烧活鱼”,当时一些讲究的食客要吃“干烧活鱼”必到来今雨轩。同...
2021年6月1日,来今雨轩茶社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文化影响 来今雨轩茶社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茶社,更是一个见证了无数革命家、文艺家、海内外知名人士及文人墨客聚会交流的重要场所,在中国近代的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学研究会、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曲...
近年来,画家孙建平以《那些年在来今雨轩的文人聚会》为题,创作了一幅油画,生动再现了当年的盛景。值得一提的是,这幅画作不仅怀旧情感浓厚,更透露出一种现代气息。此外,五四时期的重要事件也与来今雨轩紧密相连。李大钊在这里发起了少年中国学会、中国画研究会和文学研究会,胡适当年宴请杜威的场景也在这里上演。...
1921年1月4日,文学研究会成立时在来今雨轩茶社前合影 有大约一年多的光景,我工作的办公室在中山公园,在五色土西南侧的一座古色古香的大殿里,离来今雨轩很近。午饭时分,常到那里吃包子,来今雨轩的冬菜包子在北京十分出名,可以和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相媲美。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包子馅里包...
来今雨轩茶社就在故宫旁边,位于中央公园内坛墙的东南角,始建于1915年。从中山公园西门进,沿着满目青翠的树荫走大约8分钟,你就会在古柏群旁发现这座古雅的建筑。茶社的名字来源于杜甫的诗,意思是“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林徽因、张恨水等文人常来这里,鲁迅甚至在《鲁迅日记》中提到:“这里的...
来今雨轩,这一名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名字源于唐代诗人杜甫的典故,象征着老朋友与新朋友的交融,表达了朋友欢聚的愿景。其起源可追溯至古代文人雅士的聚会场所,承载着古典韵味与现代活力的完美交融。这里,不仅是品茗论道、畅谈文化的绝佳之地,更是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典范。在唐朝,杜甫这位大诗人曾在长安闲居...
来今雨轩位于中山公园内坛墙的东南角,始建于1915年,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茶社和中华老字号。这个集饭庄和茶社于一体的地方,是20世纪上半叶北京城最著名的宴请场所之一。无数海内外名流喜欢在这里聚餐、品茗,享受快乐的生活。“来今雨轩”这个名字出自杜甫的《秋述》,原句是“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
来今雨轩原址位于中山公园内坛墙东南角外,黑筒瓦歇山顶卷棚屋面,红砖房、有廊柱,房内有地板和护墙板,是典型的民国式建筑。建筑面积481平方米,建成后初拟做俱乐部,后招商经营,开办餐馆和茶社。环境清静幽雅,当时一些社会名流、大学教授、鸿儒名医常来此聚会。著名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先生与《新闻报》严独鹤先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