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 诗词名句网>>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
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作者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
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①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②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③,双照泪痕干。【注】①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
2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①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②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③,双照泪痕干。【注释】①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②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月夜》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作者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此诗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首联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说透诗人在长安的思亲心情;颔联说儿女随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的思念亲人之情,表现诗人想念儿女、体贴妻子之情;颈联写想象中的妻子望月...
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两句: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
《月夜》原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是一首以写实手法描绘军旅生活和战争阴影的诗作。杜甫通过描写月夜中的景象,巧妙地展现了士兵的孤独、困苦和命运无奈。 首节写出了边境戍卒的生活,戍鼓声断续不绝,表现了战乱年...
这首《月夜》的首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不言自己,今夜长安月,客舍只独看。起笔先想起自己远在鄜州的妻。长安、鄜州,相亲相爱的人儿被隔在了两地,无论是长安还是鄜州,无论是杜甫还是他的妻子,他们遥望的都是同一轮明月,沐浴着同一袭清辉。 亲爱的人儿,分别已经太久太久,数不清离别后...
《月夜》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被俘长安时创作的怀妻之作,通过想象妻子独自望月的场景,抒发了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与期盼团圆的渴望。全诗情感真挚、构思精巧,是杜甫五言律诗的代表作之一。 一、创作背景与内容解析 此诗写于757年秋,杜甫因投奔唐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虏,困居长安。他身处逆境,却未直接...
大诗人有真情,杜甫比他的妻子年长十岁。杨氏出生在官宦之家,小时候生活富足。自从她嫁给杜甫后,日子过得越来越苦。杨氏没有任何怨言,给杜甫生儿育女。杜甫没有给妻儿老小带来温饱生活感到十分内疚,这份内疚转化为爱意,让他们携手走完一生。从《月夜》就能看出杜甫对妻子的爱,爱到浓时,赋诗一首告诉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