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第三首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这第三首...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15 .后人评价这首诗歌的颔联,认为“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请你对此作出分析。16 .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表达...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全诗为:“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作者是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的创作背景与整体主题 《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
【原文】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 明妃:即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湖北秭(zǐ)归人,汉元帝时宫女。竟宁元年(前33年),昭君被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y...
咏怀古迹 · 其三 唐·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字词解释: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明妃...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下列对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描写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景象,想象很丰富。 B. 颔联写昭君远嫁匈奴...
杜甫这首《咏怀古迹其三》是一首咏史抒怀七言律诗。整首诗开篇先点昭君村所在的地方,用一个“赴”字让千山万壑都有了动感,也将视角的焦点都聚集在了荆门,仿佛天地灵气都向此集中,从而孕育出了绝世美女王昭君。接着,侧重描写王昭君的一生的悲剧,极力渲染孤寂悲凉的氛围,用寂寞孤独的个人与空寂凄清环境相对照...
阅读杜甫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诗人怎样的感情? (2)颔联和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对王昭君寄予了...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唐代]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0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带拼音、注音、精校)拼音: yǒng huái gǔ jì qí sān 注音: yǒng huái gǔ jì qí sān 精校: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这首诗的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