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陀:是啊,至少在这部小说里,这些人很少自觉地来解剖自己、批评自己的道德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反,他们都充分享受消费主义的快乐,大体上都活得很滋润,连“表现”最好的苒苒,对自己以高消费来保证的很奢侈的日常生活,也并没有深刻的检讨。从这个角度看,书里最健康的人,就是王大海,一个普通工人。新京报:...
李陀,原名孟克勤,1939年10月生,内蒙古莫力达瓦旗人,评论家、作家,曾任《北京文学》副主编。曾在《读书》发表《概念的贫困与贫困的批评》(1985年10期)、《“开心果女郎”》(1995年2期)等。 有过一个温暖的编辑部 文 | 李陀 自世界上有编辑部以来,有没有一个编辑部,让人想起来,会用“温暖”这样...
原创 李陀 活字文化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曾拥有很多头衔,小说散文大家、京派作家代表、戏剧家、书画家、美食家、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中国最后一个纯粹文人、中国当代最具名士气质的文人,等等。图为1980年代中期的汪曾祺先生 文学批评家李陀多年前在《汪曾祺与现代汉语...
李陀:没有,一点这个意思都没有,首先这场瘟疫我也是慢慢认识到的,有很长一个过程,由于在九十年代做过一阵文化研究,所以,顶多在这方面比别人敏感一点,其次,我一直就觉得,小说不能直接和社会现实(特别是社会运动、社会事件)挂钩,小说直接写社会现实,很难写得好,这在我们五四以来的写作史上,可以说有非常多的教训...
《无名指》是一部由李陀所著书籍,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发行。 放宽小说的视野——当代小说国际工作坊《放宽小说的视野——当代小说国际工作坊》是2016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陀,程光炜。 七十年代《七十年代》是北岛、李陀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 视界(第7辑)《视界(第7辑)》是2002年7月河北教育...
“历史上所有重大的社会变革、思想变化、意识形态变更,都是由知识分子开端的。”这是李陀对于作为中产的城市知识分子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他对当下中产阶级感到不满的症结所在,“《无名指》中的角色是有知识、正直的人群,在未来将是城市社会的中坚力量,”他说,“但他们没有在社会变革上承担使命和责任感,而是去追寻...
我的朋友“冯·唐·吉诃德”——冯骥才印象 文 | 李陀 来源 | 《收获》公众号(ID:harvest1957) 萨特在说及知识分子的时候,有这么一个看法:“知识分子确实是一些插手与他们无关的事的人。” 这很像是在说冯骥才。 1 和冯骥才比较熟的朋友,都叫他大冯,他年轻时候是篮球运动员,身高近两米,手当然比...
李陀:《大宅门》中每一个人物都是悲剧人物 三联韬奋书店(ID:slbook1996) 当城市进入午夜 书店就是灯火 著名导演郭宝昌拍摄的电视剧《大宅门》可谓家喻户晓,殊不知他的小说《大宅门》在电视剧之前就已动笔,两个作品其实是双线进行的“创作”。近日,李陀老师为即将出版的长篇小说《大宅门》写下序言,不仅在人物、语言...
李陀:有一点,咱们都稍微客观一点。 许子东:不一样,因为我还算名义上的学术,我还在学校里面。但是我是有点不满意,有点在外面看。他现在也是,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员。 徐鹏远:就是不在大陆生态环境里。 李陀:但是主要问题就是商业入侵文化,入侵的如此迅速,如此深刻,这个是让我觉得特别焦虑,或者是特别难过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