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悝怎么读 拼音:lǐ kuī 李悝(公元前455—前395年),嬴姓,李氏,名悝,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战国时期魏国大臣、政治改革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关于悝字 拼音:kuī、lǐ 基本字义:“悝”的基本含义为嘲笑,诙谐,如“悝穆公于宫室”;引申含义为忧愁,如“云如何悝”。 说文解字: ...
李悝基本信息介绍 简体:李悝 繁体:李悝 拼音:likui 读音:lǐ kuī 英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李悝 造句:李悝造句 组词,组成语:李悝 李悝解释 李悝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人名。(约公元前455~395)战国时经济学者。事魏文侯主持变法推行尽地之力创平籴法使农民精耕以增加产量。魏国因而富强...
李悝怎么读 李悝的读音是:lǐ kuī,李读三声,悝读一声。 又名李克,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战国初期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 李悝(lǐkuī)(前455—前395年),魏国安邑人。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
李:拼音为 lǐ,声调为第三声。这是一个常见的姓氏,来源于古代对李树的崇拜,也有说法认为与官职有关。 悝:在这里应读作 kuī,声调为第一声。这个字在人名中较为少见,但在历史名人如李悝中有所使用。 因此,“李悝”的整体读音为 Lǐ Kuī。希望这个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关于汉字的问题,欢迎随时向...
读音:lǐ kuī,李悝(前455—前395年),又名李克,男,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战国初期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 人物生平 偃姓,李氏,名悝,一作克。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有的古书中还将李克写成“里克”,...
李悝,拼音:lǐ kuī,李悝的意思:人名。(约西元前455~395)战国时经济学者。事魏文侯,主持变法,推行尽地之力,创平籴法,使农民精耕以增加产量。魏国因而富强,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也称为「李克」。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李悝的“悝”读kuī(第一声)。 “悝”作名词时用于人名,作动词时意思是“嘲笑”。 “悝”还有一个读音是lǐ(第三声),意思是“忧愁”。 李悝是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
前段时间,记录过"籴和粜“两字怎么读,什么意思,古代平籴、平粜理论到现在还在用,其中最早使用平籴法的,便是李悝。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变法的人,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01 “悝”这个字的读音和解释 这个字有两种读音,一种是 kuī,一种是 lǐ。 它们的意思也不同。
读音:lǐ kuī 关于李悝的去世,传言有两种,一说李悝寿终正寝;一说李悝自杀身亡。第一个说法,李悝变法受到魏文侯的肯定,他在仕途上可谓是顺风顺水,李悝成果受到魏国人民的认可,最终得以寿终正寝。第二个说法,因为李悝制定了《法经》,他也要审理案件。在审理一件案子时,当事者承认三年前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