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中也说到了,李光地不听从康熙的安排,旨意当众弹劾明珠,这必然让康熙感到了一丝不安与担忧,毕竟此时的李光地已经将仇恨放在了首位,甚至可以不顾康熙本人的话语,如果再任由李光地如此行事,那么后果必然不堪设想。然而,康熙还是顾虑的太晚了,当他真正想要开始惩治李光地的时候,包括索额图、明珠、大阿哥胤禔以...
李光地 李光地,男,小说《将夜》中的人物,小名李四,大唐天宝郡海川县人。第一次举世伐唐时,作为战争难民被安排到长安三元里的张念祖(张三)家中避难。长安之战后和张三一起成为君陌的徒弟,后两人又被朝小树的父亲朝老太爷收为义子。角色关系 义父:朝老太爷 老师:君陌 ...
康熙五十二年(1714年),李光地应邀出席千叟宴,得到许多赏赐。 康熙五十三年(1715年)六月,李光地再次请求休致,康熙暂准给假两年,让其处理完家中事宜即返京办事。八月,李光地陛辞之时,康熙赐其“谟明弼谐”匾额 。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四月,李光地返京,奉命勘阅大学士王琰等人所纂《春秋传说》及榆讨张昭等人所辑纂...
可以说,通过这两件大事,李光地成为汉臣领袖,也是康熙最为倚重的智囊。李光地挪用8000两,康熙对他网开一面 除了博学多才之外,李光地还有一项特质,深得康熙皇帝欣赏,那便是清廉正直。李光地不畏权贵,还是小官的时候,就敢于上书怒斥吴三桂。后来,李光地平步青云,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却主动远离党争,和...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李光地是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真实的历史上也确有其人,不过与影视剧中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别。历史上的李光地学问很好,是清代的理学家,他不仅深受康熙帝的信任,被视为知己,还得到了雍正帝的称赞,被誉为“一代完人”。那么,真实历史的李光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初入官场 李光地,字...
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安溪湖头镇人。清康熙年间的重要文臣,著名的理学家。李光地一生精研理学,著书不辍,兼通历数、兵法、水利、音韵等学问,堪称一代大儒。他于康熙九年(1670)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兵部左侍郎、吏部...
李光地是通过科举入得,不过因为他当时的成绩并不出众,而且顺治时期刚入职的新人储备较多,所以李光地并没有一开始就赢在起跑线上。他之所以会从康熙朝的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一场意外。公元公元1673年,三藩中的平南王尚可喜以年老体衰乞骸骨,但他并不想彻底放弃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就在请辞的同时为儿子谋...
清代名臣李光地为官48年(1670—1718年),经历过康熙朝众多重大历史事件,如三藩之乱、朝廷党争、储位角逐、治理河患……但他“谨慎清勤,始终一节”,经受住了重重考验,最终在年过花甲时,荣登相位。晚年返乡后,又亲拟家训族规以及村规民约,为族群的昌盛提供...
李光地(1642年9月29日-1718年6月26日),字晋卿,号厚庵,一号榕村,福建泉州府安溪县人,清代康熙朝大臣,理学家。李光地 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康熙十七年(1678年),李光地及其家族联合清军,在泉州击破郑锦部将刘国轩,迁翰林学士。康熙十九年(1680年),进京,授内阁学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