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李佩先生逝世6周年 让我们一起回顾她 充满爱与智慧的传奇人生 01 李佩 1917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门第 1936年考入北京大学 1937年 “七七事变”爆发 北平沦陷 大学停课 为继续学业 李佩一路辗转前往西南联大 1941年 从西南联大毕业后 李佩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 获得了在康奈尔大学的求学机会 也是在这里 李佩遇...
针对“文革”后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人才普遍匮乏的情况,李佩先生高瞻远瞩,创办了“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师资班,亲自编写教学大纲,并担任导师,为该学科在国内正式建立做出了开拓性工作。 李佩先生以其宝贵的创新精神、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成功的教育实践,被国外同行誉为“中国应用语...
2017年1月12日凌晨,李佩先生溘然长逝。“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李佩的老朋友、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同事颜基义先生,曾用米兰·昆德拉的这句名言形容李佩先生。湍流卷走的,是李佩先生清逸的身影,卷不走的,是一部“传奇”。
昆曲《李佩先生》的故事从李佩与郭永怀于国难中在西南联大的邂逅铺陈开来,重点讲述李佩在郭永怀因公殉职后继承发扬郭永怀精神,在国内应用语言学领域不断开拓、积极推动中美教育交流合作、输送优秀科技人才到海外留学等事迹。9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周立伟表示,昆曲《李佩先生》不仅表现了李佩与郭永怀之间...
郭永怀诞辰104周年那天,李佩拿出丈夫生前使用过的物品捐给力学所,包括牺牲时的遗物——被火焰熏黑的眼镜片和手表。时间沉淀了沧桑,却未曾带走岁月的无情,2017年1月12日凌晨,李佩先生溘然长逝,享年99岁。中国科学院力学院将李佩和郭永怀合葬,碑文上写道:“一对伉俪,两种传奇;怀瑾佩瑜,师表后继。”相隔半...
魏春荣饰演李佩先生。当代题材创作要在敬畏传统的前提下勇于创新 多年来,昆曲在现当代题材创作领域的不懈探索,已成为其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自建院以来,北方昆曲剧院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的理念,致力于推动昆曲艺术的创新发展。从《陶然情》到《飞夺泸定桥》,从《荣宝斋》到《林徽因》,一系列现当代题材剧...
可“不老”的李佩先生确实老了,她的背越来越弯,开始只是小锐角,后来角度越来越大。曾经在学生眼里“一周穿衣服不重样”、耄耋之年出门也要把头发梳得一丝不乱、别上卡子的爱美的李佩先生,已经顾不上很多了。她曾趴在窗边送别客人的阳台蒙满了灰尘,钢琴很多年没有响一声了,她已经忘了墙上的画是她曾和郭永怀...
李佩先生的剧情简介 ··· 上世纪三十年代,烽火岁月,让年轻的西南联大学生李佩和郭永怀(以后的“两弹一星元勋”之一、共和国烈士)明白了落后挨打的道理,也让他们发出了“家贫国弱是当儿女的无能”、“你怎样,我们的国家就怎样;我们的国家怎样,你才能怎样!”的感慨。为了救国和强国他们远涉重洋,并在康奈尔大学...
编者按:2017年1月12日,“中国科学院最美玫瑰”、“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遗孀、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外语系创建者李佩先生逝世。湍流卷走的,是她清逸的身影,但卷不走的,是一部“传奇”。 古人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国科大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