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肯定是的。我主要是抱持着与人类有联系的态度去研究,抱着人作为存在物与世界联系的态度。生命本身并不容易,它本身是极速向终点迈进的过程,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具有挑战性的事物,我研究这个问题也是在思考这个问题,同时也在享受这种过程,我写给自己看,也作为跟朋友的一种交流吧。以上,仅为莫一奥与朱良志教...
朱良志:是的,中国文化宗教意味较淡,世俗的气味浓,当然这不是对俗世俗念的苟合,而是中国人“生命超越”智慧的体现,不在世俗,又不离世俗。就像园林学家计成所说的:“莫言世上无仙,斯住世之瀛壶也。”这“住世”二字,为理解中国艺术的关键。《〈二十四诗品〉讲记》,中华书局2017年版 《庄子》中讲过一...
朱良志教授主持的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位于燕南园56号,这里曾是力学泰斗周培源的旧居。我们去拜访时正值深冬,寒风料峭,满目萧索,唯有院子里几棵树枯枝劲拔,像书法般带点金石意味。室内却温暖如春,天井的小池塘里悠游着几尾锦鲤,活灵灵的。我们的话题围绕时间和艺术展开。朱良志教授的新著《四时之外》2023...
朱良志,1955年生,安徽滁州人。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授。长期从事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观念研究,近年来又多在中国传统绘画研究方面投入心力。出版有《南画十六观》《真水无香》《石涛研究》《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生命清供:国画背后的世界》《中国美学十五讲》等著作。内页欣赏 (统筹:一北;编辑:...
朱良志小像(陈星 绘) 作者:朱良志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暨哲学系 摘要 包浆,是古物鉴赏中的重要概念。中国艺术独特的历史感,以及中国思想中的生生哲学智慧,是重包浆审美风气形成的思想基础。包浆概念中包含中国人对时间问题的独特思考。有包浆的古物,可以说是“时间之物”,但鉴古者重视...
朱良志对于艺术的研究,与当下诸多艺术史学者不同。除关注作品的艺术风格外,他更致力于从绘画、园林、建筑等艺术形式背后,抽绎出中国美学的独特精神——超脱于物质之外、知识之外,甚至规则秩序之外,追求真性的传达。“如果仅仅沉溺于概念之中,恰恰容易落入传统艺术所要极力避免的窠臼,而且有时候也会滞碍自己对艺术...
朱良志以“四时之外”为题,一方面点出了中国人独特的此世观念和宇宙意识。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中国人心中的宇宙本体,就是这时间与空间交织的生命世界。时是四时,春秋冬夏,时间可以被设想为一种孕育生命的本源。在“时”的生长运动中,阴阳激荡,春风秋雨,万物融通,成为一个交织感应的活泼世界。另...
▲朱良志 主讲人简介:朱良志,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与艺术之间关系的研究,代表作有:《石涛研究》《八大山人研究》《真水无香》《南画十六观》《中国美学十五讲》《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等。曾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中国美术奖、中国文联学术研究特等奖、...
朱良志,男,广西田林县高龙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朱良志简历 1995.09--1999.07 在广西百色市机电工程学校机电专业学习 1999.09--2003.02 在广西田林县平山乡农机站工作 2003.03--2008.05 任广西田林县浪平乡团委书记 (其间:2002.09—2005.07在广西大学机械工程系计算机信息管理 专业函授学习;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