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志教授认为,文人画在一定程度可以称作“人文画”,是具有“士夫气”的绘画,是体现一定的思想性、人文关怀和生命感悟的艺术。文人画的艺术表象背后承载着画家丰富的心灵世界,它是人的真性对于有限时空的超越,是对自我的确认与表达。本期讲坛是朱良志教授近日在全国政协书院“诗词艺术古今谈”自约书群线下讲座活动...
朱良志教授这本新著主要是从时间和历史入手,来讨论中国艺术的发展和核心观念的形成,发掘中国艺术在时间超越中所体现的独特的历史感、人生感和宇宙感。 朱良志教授在本社出版的《真水无香》,主要讨论“天趣”问题;《南画十六观》,以“真性”为线索,追踪文人画的发展;《一花一世界》,围绕“量”对传统艺术观念展开...
朱良志教授这本新著主要是从时间和历史入手,来讨论中国艺术的发展和核心观念的形成,发掘中国艺术在时间超越中所体现的独特的历史感、人生感和宇宙感。 朱良志教授在本社出版的《真水无香》,主要讨论“天趣”问题;《南画十六观》,以“真性”为线索,追踪文人画的发展;《一花一世界》,围绕“量”对传统艺术观念展开...
推荐阅读:《四时之外》时空二者之间,中国艺术家更注重哪一个?人不过百年之身,中国艺术家如何演奏“千年之调”?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朱良志带我们体悟中国艺术超然时间的思考和表达!, 视频播放量 2291、弹幕量 0、点赞数 95、投硬币枚数 10、收藏人数 58、转发人数 12,
朱良志教授讲座现场。在本次讲座中,朱良志教授强调了永恒感作为中国艺术的崇高理想境界,超越了物质的永远占有和精神的不朽,其根本特点是处于“四时之外”,是超然于时间的。他从时间和历史入手,用五个方面讨论了中国艺术的灵魂。其一,永恒在生生接续,这是中国艺术永恒感的最为基础的观念,中国传统艺术深谙“生命...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了2023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工程、青年创新人才工程(“两个人才”工程)入选名单的通知,我院常务副院长朱良志副教授入选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青年创新人才工程名单。 国家广电总局“两个人才”工程...
《真水无香》是朱良志教授近年来研究中国艺术观念的一本著作,通过对中国艺术和审美生活的考察,突出师法造化、逃避人工秩序是中国艺术的根本法则,围绕这个中心,全书对中国艺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饶有兴味的探究。 《中国美学十五讲 》是作者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课的讲稿,讲述的是中国美学的基本内涵。他尝试通过中国美学...
11月8日-16日,中山大学禾田哲学讲座“文人艺术的精神义脉”六讲在中山大学南校园锡昌堂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朱良志教授主讲。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人文社科处处长张伟教授介绍,禾田哲学讲座自开办以来,就以打造汉语哲学世界高端的系列讲座为目标和定位,一直致力于邀请...
本来打算全面介绍一下朱良志教授的著作,但翻阅《南画十六观》后发现,仅仅介绍这一本书就已经足够复杂,更不用说他的众多作品了。大约在2014年初,我从朱教授的《中国美学史十六讲》开始,踏入了传统美学的世界。同时,我还反复阅读了叶朗教授的《中国美学史大纲》和《美学概论》等经典之作。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