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2年5月24日,日本“拉面始祖”、明朝最后一位大儒朱舜水于日本江户病逝,在日本德川光国私人墓园内留下了唯一一座中式土葬馒头坟,也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位下葬于日本德川墓园的中国人,其墓碑更是由彼时的幕府将军德川光国亲手撰写,上书“明徵君子朱子墓”七个大字,面朝中原方向,以示朱舜水不忘故明。在诸多...
鲁迅在《藤野先生》中提到一个在日本的中国人朱舜水,称他为“明的遗民”。在今天的日本茨城县(历史上的水户藩),还矗立着朱舜水的铜像。一个流亡日本的中国人,为何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至今仍受日本纪念?那是因为朱舜水给日本明治维新埋下了种子。一、朱舜水原本的目的 朱舜水,原名朱之瑜,浙江余姚人,明...
而直到明末清初、华夏天倾之际,才有一位真正的大儒来到日本,把最此时正宗的儒学知识传授给他们,此人也由此得到了岛国民众永远的尊敬,此人就是朱之瑜,当然后世更熟悉的是他的号---“朱舜水”。今日的东京大学农学院正门口,立有一块长条形的小石碑,上书“朱舜水先生终焉之地”的字样,这是当年执掌日本幕府...
水户藩编写过《舜水先生文集》,里面提到朱舜水给光圀写过许多如何当明君的建议,所以在水户藩看来,舜水和光圀二人完全就是一副臣忠主贤的模样。自此朱舜水成了水户藩顾问,又被誉为日本宾师。 德川亲藩 文史君说 与朱舜水活跃于日本传播学问不同,中国方面因明清鼎革,反而出现了对中华习俗的反动。因此日本大肆...
朱舜水的这次前往日本的旅程并不如前几次顺利。当时,日本实行着锁国政策,对外国人采取严格限制,几十年来没有留下一个唐人。朱舜水被困在长崎附近的海上。在数十天的困守船中,正当他陷入进退两难之际,一位日本学者安东守约得知有一位中国大儒被困海上,对儒家文化非常推崇,他亲自手书向朱舜水请教学问。经过...
朱舜水纪念堂原是姚江朱氏“老三房”宗祠,为清代建筑,前后共三进,格局完整。朱舜水属于姚江朱氏老三房支系后裔。1995年此宗祠辟为朱舜水先生纪念堂。人物介绍 朱舜水(1600-1682),名之瑜,字鲁屿,号舜水,出生于浙江余姚城内,是著名学者,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当清军铁骑长驱南下之际,朱舜水曾追随鲁王,...
朱舜水的父亲虽然得到过朝廷的重视,但也只是在多次推辞都推不掉的情况下,才勉强当官。和那些为了八股文不择手段的读书人相比,这种淡泊名利的家风,也对朱舜水的人生观产生了影响。非但如此,朱舜水和其他明末读书人还有着本质区别。八股文是明朝科举取士的标准,早就培养出了一帮只注重文章格式、不重视内容实质...
朱舜水,原名朱之瑜,字鲁屿,浙江余姚人。“舜水”是他的号,也是他家乡的一条河流名字,在流落日本后,他以此为自己的号。崇祯年间,文武兼备、才华出众的朱舜水引起了礼部官员的重视,经过仔细探访考察,礼部盛赞其为“开国以来第一人”,大力推举他入朝为官。可是朱舜水却觉得官场污浊,朝廷十二次邀他做官,...
朱舜水在日本逝世后,每当后代扫墓时,每每都有德川家族的人陪同,可见他在日本政治中的地位。仕途与学问 朱舜水,本名朱之瑜,是家里最小的儿子,祖父深受皇恩,早年家里是有名望的官僚士大夫之家,可是在他八岁时父亲去世了,从此家道中落。生活艰难时甚至连朱之瑜读书都成了问题,直到朱之瑜的长兄中了进士之后...
朱舜水,本名叫朱之瑜,字东波居士,生于1600年,也就是明朝万历年间,乃是浙江余姚人,与王阳明是同乡晚辈。朱舜水的祖上,在北宋时候担任过兵部尚书,父亲朱正,乃是万历年间的漕运总督。可以看到,朱舜水出生在书香世家和官宦家庭之中,童年生活原本不错。由于家庭文化的影响,他自幼聪颖好学,酷爱读书,对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