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2年5月24日,日本“拉面始祖”、明朝最后一位大儒朱舜水于日本江户病逝,在日本德川光国私人墓园内留下了唯一一座中式土葬馒头坟,也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位下葬于日本德川墓园的中国人,其墓碑更是由彼时的幕府将军德川光国亲手撰写,上书“明徵君子朱子墓”七个大字,面朝中原方向,以示朱舜水不忘故明。在诸多...
鲁迅在《藤野先生》中提到一个在日本的中国人朱舜水,称他为“明的遗民”。在今天的日本茨城县(历史上的水户藩),还矗立着朱舜水的铜像。一个流亡日本的中国人,为何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至今仍受日本纪念?那是因为朱舜水给日本明治维新埋下了种子。一、朱舜水原本的目的 朱舜水,原名朱之瑜,浙江余姚人,明...
而直到明末清初、华夏天倾之际,才有一位真正的大儒来到日本,把最此时正宗的儒学知识传授给他们,此人也由此得到了岛国民众永远的尊敬,此人就是朱之瑜,当然后世更熟悉的是他的号---“朱舜水”。今日的东京大学农学院正门口,立有一块长条形的小石碑,上书“朱舜水先生终焉之地”的字样,这是当年执掌日本幕府...
朱舜水原是一个出身于明朝功勋家庭的贵族子弟。他的祖父朱孔孟一生曾三次辞让皇恩不受,而他的父亲朱正则则被明朝封赠为光禄大夫,并担任总督漕运军门的职务。正是由于成长在这样的官僚士大夫家庭中,朱舜水自由聪颖且热爱学习,他渴望有朝一日能通过科举考试并取得功名,以忠诚君主、报效国家,并关心百姓的疾苦。...
朱舜水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顺治十六年(1659年)到达长崎,从此留居日本20余年。这期间,他参加了《大日本史》的编纂工作。该书参照中国《史记》,采用纪传体。在朱舜水的影响下,通过《大日本史》的编纂,日本的水户学派逐渐形成。此外,朱舜水还通过讲学广泛传...
朱舜水,本名叫朱之瑜,字东波居士,生于1600年,也就是明朝万历年间,乃是浙江余姚人,与王阳明是同乡晚辈。朱舜水的祖上,在北宋时候担任过兵部尚书,父亲朱正,乃是万历年间的漕运总督。可以看到,朱舜水出生在书香世家和官宦家庭之中,童年生活原本不错。由于家庭文化的影响,他自幼聪颖好学,酷爱读书,对儒家...
朱舜水的父亲虽然得到过朝廷的重视,但也只是在多次推辞都推不掉的情况下,才勉强当官。和那些为了八股文不择手段的读书人相比,这种淡泊名利的家风,也对朱舜水的人生观产生了影响。非但如此,朱舜水和其他明末读书人还有着本质区别。八股文是明朝科举取士的标准,早就培养出了一帮只注重文章格式、不重视内容实质...
朱舜水在日本逝世后,每当后代扫墓时,每每都有德川家族的人陪同,可见他在日本政治中的地位。仕途与学问 朱舜水,本名朱之瑜,是家里最小的儿子,祖父深受皇恩,早年家里是有名望的官僚士大夫之家,可是在他八岁时父亲去世了,从此家道中落。生活艰难时甚至连朱之瑜读书都成了问题,直到朱之瑜的长兄中了进士之后...
清人绘朱舜水像 朱之瑜,字楚屿,又作鲁屿,号舜水。晚明儒学者,生于大明万历二十八年十一月十二日(1600年12月26日),卒于日本天和二年四月十七日(1582年5月24日)。朱之瑜生于浙江余姚县一个士大夫家庭,但年幼时家道中落。朱之瑜读书十分刻苦,他喜欢研究古学,尤擅长《诗》《书》。崇祯十一年,朱之瑜...
朱舜水 朱之瑜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卒於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明清之际的学者和教育家。字楚屿,又作鲁屿,号舜水,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 朱之瑜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曾祖名诏,号守愚。祖父名孔孟,号惠翁,一生曾三让皇恩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