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彦夫勤廉事迹漫画 朱彦夫决定把战友们殊死拼搏的壮举写下来,把他这一生向困难挑战的经历留给后代。他苦读100多本中外名著,翻烂了四本字典,自创了“衔笔跪书”“断臂抱书”“绑笔腕书”3种写字姿势,完成两部自传体长篇小说著作《极限人生》《男儿无悔》。 朱彦夫常说,我能跨越人生 ...展开全文c ...
回到张家泉村的朱彦夫,如同更换了另一条赛道,另一个战场。他拖着近二十斤重的假肢,带领乡亲们一干就是二十五年,把原本贫瘠的小山村,变成了世外桃源。在二十多年里,朱彦夫身体力行,帮助村里修坝筑路。早些年张家泉村没有电,朱彦夫便奔走全国各地,花费七年时间,让村里每家每户都用上了电灯。生活条件变好...
长津湖战役中,朱彦夫所在的部队接到了攻占并坚守250高地的任务,在艰苦的阵地防御战中,朱彦夫与美军王牌部队血战了三天三夜,多次击退美军的疯狂进攻。战斗到最后,朱彦夫的队友全部牺牲,阵地上只剩朱彦夫一人,为了执行坚守任务,朱彦夫反复在阵地中穿梭,交替使用各种武器。突然,敌人将三颗手雷扔到了朱彦夫身后,朱彦...
朱彦夫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朱彦夫,1933年7月出生于沂源县张家泉村。14岁参军,16岁入党,经历过上百次战斗,十次英勇负伤,三次荣立战功。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失去了四肢和左眼,是特等革命伤残军人。 他放弃荣军休养院特护待遇,毅然回到家乡,并以惊人的毅力,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他担任张家泉村...
1950年2月,朝鲜战争爆发,本来朱彦夫是要复员回家,赡养母亲。可战争的炮响就是集合的命令,朱彦夫义无反顾奔赴寒冷的朝鲜战场。在长津湖争夺250高地的战斗中,朱彦夫所在的连队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和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两个营进行了殊死的搏斗。美军仗着火力足、装备好的优势,每天在朱彦夫镇守的阵地上抛下数百...
朱彦夫凭着残存的意志力,开始在雪地里一点点地挪动。不知爬过了多久,他感觉身体重心不稳,随后顺着倾斜的山路,滚下去十几米,瞬间失去意识。当增援部队赶到长津湖250高地时,二连的志愿军战士们匍匐在雪地里,闭着眼睛,脸上、身上结满厚厚的冰花,却依然保持着战斗的姿态。他们有的被活活冻死,有的被炮弹炸伤...
朱彦夫的血液从伤口涌出,与寒风一同将他包裹得更加僵硬。他尝试着站起来,却发现身体早已不听使唤,双腿因失血过多而无法动弹,双手也因寒冷而失去知觉。他仰面躺在雪地上,视线渐渐模糊,耳边的枪声和爆炸声渐渐变得遥远,仿佛与世隔绝。许久之后,朱彦夫努力睁开眼,看到不远处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友们,躺在雪地中一动...
朱彦夫的一生可谓传奇:他在长津湖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回到家乡做了25年村支书,退休后又成了作家,人们都称他为中国的“当代保尔·柯查金”。对朱彦夫来说,战斗还在继续,他的时光,每一分钟都是用来战斗的!1933年,朱彦夫出生于沂蒙山下沂源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为掩护一位八路军侦察员...
最终,朱彦夫醒了!脑中弹片被取出,脸上植了皮,但坏死的四肢被截,左眼彻底失去光亮,右眼视力只有0.3。17岁,太平盛世上高中的年纪,朱彦夫失去了左眼,失去了四肢,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他想到了自杀!那么,这位长津湖“幸存者”结局如何?又是怎样一步步成为“国之脊梁”?又为何写下《极限人生》巨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