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域而言,朱子学是江南儒学的主干。承继这样的客观现实,宋元易代之后,没有遭受战争重创的江南,朱子学更为发展,成为影响统一后全国的学问集散地。特别是元朝后来恢复的科举考试规定以《四书》为主要内容,以朱熹的集注为唯一标准,则更使道学的官学地位确固难移。在南宋中后期的理宗朝,以朱子学为中核的道学...
将个体的朱子学者从明代朱子学这一标准、范畴都不甚明确的概念中剥离出去。例如,在明代哲学史研究中,作为朱子学重要命题的理气论常常被纳入气学研究的范畴。对理气概念较为关注、自认严守朱子学立场、也被同时代人目为朱子学者的一些明代学者常常被后世研究者视为气本论学者,其朱子学的属性反而被忽视或质疑。
最后,朱子学是东西多元文化交流的融合剂。法国重农学派、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都不同程度地吸收并阐发了朱子学。朱子学传入德国后,德国思想家、哲学家受其影响,引发了古典哲学革命。17世纪,随着朱子学传入,西方流行“自然神论”,德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莱布尼茨曾高度赞扬朱子学。2017年,参加第九届世界华文...
日本朱子学派,日本江户时代信奉朱熹学说的儒学家集团。朱熹学说在镰仓幕府时代传入日本,此后 280 年间始终未成为独立的学术流派。16 世纪后期藤原惺窝否定佛教的优越性,脱僧还俗专讲儒学,成为日本朱子学的创始人。在其影响和教育下,出现一批朱子学者,其高足林罗山全面发展日本朱子学,按幕藩体制的要求建设儒学,...
朱子学的世界性意义 从朱子学在海外传播的时空性特征而言,朱子学是近古东亚文明的体现,并在西传过程中,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它具有“世界朱子学”的意义。 21世纪国际朱子学研究的特点,是在全球视域下探讨朱子学的时代价值。许多学者从世界的大局来看...
《朱子学的》是由明代丘濬创作的书籍。《朱子学的》·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四库提要 濬有《家礼仪节》,已著录。是编上卷分下学、持敬、穷理、精蕴、须看、鞭策、进德、道在、天德、韦斋等十篇,下卷分上达、古者、此学、仁礼、为治、纪纲、圣人、前辈、斯文、道统等十篇。蔡衍鎤序曰:上...
在东亚,朱子学作为儒学的核心精神,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产生过深远的文化影响。朱子学自13世纪初开始东传朝鲜,在15世纪趋于鼎盛,日本则以朝鲜为中介接受朱子学,在17世纪初呈现繁荣态势。值得注意的是,日韩朱子学学者与中国学者之间并非是师徒传授的方式,这些观念传播的物质载体是文本。在朱子学东传过程中...
朱子之学博大精详,孔子以后第一人也,著作极多,遍述群经,注解之精,书信语录探讨之细,自古所罕有也。非有笃学睿识,穷累年之力,何能窥其全豹。所谓“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日本的朱子学是以中国朱子学为母体而形成、演变的,因而,中、日两国的朱子学自然会有许多相似处。然而,两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环境毕竟有诸多差异,这就使在日本落地生根的朱子学显示出与其母体不同的理论特色,而且它们的社会功能也不尽相同。 相似点在于同视程朱为道学正统 日本的朱子学派在林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