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朱文公都是指朱熹。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南宋儒学集大成者之一,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
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祝熹告诉记者,自己经常应邀到学校、机关、社区宣讲朱子文化,“感觉大家对朱子的兴趣日益浓厚”。目前,南平已就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和环武夷山国家公园朱子文化旅游等编制规划,修建和新建紫阳楼、考亭书院、朱子文化广场等一批朱子文化重要遗存和公共场所,并持续打造...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杰人呼吁,要充分调动全国各地相关学者资源,助力考亭书院建设,通过书院这一平台,更好地传承弘扬朱子文化。格物穷理,致知力行。南平将继续梳理辖域内书院遗迹保护情况及各古书院精神内涵,并强化考亭书院核心区建设、延续朱子理学文脉。同时,因地制宜复兴一批既一脉相承又独具特色的...
朱子 百科释义 报错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做官清正有为,振举...
诵读《朱子家训》(俞纪雄 摄)朱熹一家因父亲英年早逝,全靠母亲一人劳作维持生计,所以生活非常清苦,甚至有时候家里都会断炊,但是朱熹依然能随遇而安。学生们远道而来,他与学生们一起吃着粗粮野菜,不觉其苦。在五夫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朱熹到女婿黄榦家中,女儿朱兑因家里贫穷,拿不出好东西招待...
这篇《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虽然仅仅五百余字,却句句金玉良言,涵义博大精深,代表了我们传统文化中修身治家的精华。今天择选其中十句,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简朴节约是传统美德,也是修身治家的根本。细细思量,我们吃的每一粒米,每一...
朱子一生七十载,有超过半世纪的时间在闽北度过,在武夷山、建阳等地留下了诸多文化足迹。1143年秋后,14岁的朱子随母迁崇安五夫。朱松托孤刘子羽,刘子羽视朱熹如己出,在其舍旁筑室安置朱熹一家,名曰紫阳楼。图为紫阳楼。吴心正 摄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夏,朱熹赴同安途中,受学于延平李侗。图为现在的福建...
朱熹自画像。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武夷山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朱子一生研究领域颇为...
发祥于福建的朱子文化,在海峡两岸有着深厚根基与深远影响,是促进两岸同胞情感相通、心灵契合的重要精神力量。当前,在两岸融合发展的时代潮流中,推动两岸携手传承弘扬朱子文化,正当其时、恰逢其势,有利于两岸共继历史文脉、共谱时代华章、共享文明荣光。源远流长:朱子文化在台影响深远 朱熹一生穷研孔孟之道,糅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