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至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一行应贵州省文投集团邀请,赴遵义观看新近打造的革命题材沉浸式文艺演出节目《伟大转折》,并利用这个机会了解当地红色文化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的最新进展。遵义会议会址是朱佳木一行的第一站。朱佳木认真听取讲解员的介绍,并在现场讲述了他所知道的一些历史故事。他...
朱佳木亲历了所谓的“反击右倾翻案风”、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前后后的全过程,见证了共和国那段难忘的历史。因为名字中都带一个“木”字,“佳木”给“乔木”当秘书,成为当年研究室的一段佳话。 不到30岁就给党内公认的“第一支笔”当秘书,对朱佳木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学习...
朱佳木、武力与王丹等三亚学院的领导会谈 仪式后,朱佳木应邀为三亚学院师生作了题为《陈云青少年时代给我们的启示》的讲座。朱佳木说,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经历了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为新...
10月8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研究员做客我校“江南大讲堂”暨无锡市“锡事明理”人文社科讲堂,为我校师生带来题为“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的报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顾正彪,江南大学历史研究院、江南文化研究院、无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院长...
朱佳木 |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精神的塑造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精神的塑造 内容提要 所谓中国精神,是指五四运动之后的100多年来,由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并汲取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精华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这些精神又反过来推动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
朱佳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没有阶级性,而在人类存在阶级的社会中,社会科学除语言学外,或多或少都具有阶级性。历史学属于社会科学,史学家撰写的历史虽然应当符合历史的真实,但由于所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因此对历史的认知不可能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史学领域不可能不存在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新中国...
朱佳木:牢记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原则——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党建治学学好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之所以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重视并善于总结历史经验。革命时期是这样,建设时期也是这样,改革时期仍然是...
护国的功能,更加主动地联系各级学校特别是高校的思政课老师,更加紧密地把新中国史教育融入学校的思政课教学,为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 朱佳木 ...
朱佳木:一篇有着旺盛生命力的史学论文——纪念《甲申三百年祭》发表60周年党建治学★★★今年又轮到甲申年。60年前,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为纪念明朝灭亡和李自成起义失败的第六个甲申年,发表了轰动一时的史学论文——《甲申三百年祭》。然而,60年过去了,这篇长不过1.6万字的史论并没有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