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至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一行应贵州省文投集团邀请,赴遵义观看新近打造的革命题材沉浸式文艺演出节目《伟大转折》,并利用这个机会了解当地红色文化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的最新进展。遵义会议会址是朱佳木一行的第一站。朱佳木认真听取讲解员的介绍,并在现场讲述了他所知道的一些历史故事。他...
10月8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研究员做客我校“江南大讲堂”暨无锡市“锡事明理”人文社科讲堂,为我校师生带来题为“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的报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顾正彪,江南大学历史研究院、江南文化研究院、无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院长...
朱佳木亲历了所谓的“反击右倾翻案风”、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前后后的全过程,见证了共和国那段难忘的历史。因为名字中都带一个“木”字,“佳木”给“乔木”当秘书,成为当年研究室的一段佳话。 不到30岁就给党内公认的“第一支笔”当秘书,对朱佳木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学习...
朱佳木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 [摘 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在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基础上,贯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通过学习《决定》的有关论述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
朱佳木(1946-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北京 100732)。 文章来源: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4年第2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
2024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的又一个国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于海南三亚学院举行。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和三亚学院执行校长王丹分别致辞,并为基地牌匾揭幕。出席仪式的还有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国史学会...
朱佳木于1965年9月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学习,于1970年7月毕业。毕业后,朱佳木在河北保定农业研究所生产队从事劳动。随后,他进入部队工作,担任战士、师宣传科报道员、军宣传处理论干事等职务。1975年11月,朱佳木开始在国务院政治研究室理论组工作,并于1976年10月担任室党支部书记。1977年11月,...
朱佳木 |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精神的塑造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精神的塑造 内容提要 所谓中国精神,是指五四运动之后的100多年来,由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并汲取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精华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这些精神又反过来推动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
6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党组成员,原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朱佳木以及省市档案馆(方志办)领导,在宁晋县政协主席李风杰陪同下,到泥坑酒业调研指导。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晓娜接待朱佳木一行。在酿造坊,朱佳木院长详细了解了泥坑酒业与当地村镇的产业融合情况。当得知泥坑酿酒窖...
《“人民文选”丛书:朱佳木精选集》,作者:“人民文选”丛书:朱佳木精选集朱佳木 著著,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ISBN:978751158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