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材质;“伪”,是盛大的礼法文理。 赏析 这是荀子讲“性”“伪”的一句话。 前者所论之“性”,其实是“天性”“生性”;后者所论之“伪”,其实就是“习性”。 没有“天性”“生性”,那么“文理隆盛”就没有地方施加;没有“习性”,“天性”“生性”就不能自己变得美好起来。 ...
[解析]:“性者,本始材朴”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哲学用语,出自《荀子·礼论》。“本始”是指原始,本初。“材朴”是指资质朴素。人的本性其本质是没有经过雕饰的,是自然的,换言之,人的本性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中...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荀子•礼论》【转发】@微博搞笑排行榜:你最近读书收录的好文好句 ___...
这几句的翻译是:先天的本性,就像是原始的未加工过的木材;后天的人为加工,则表现在礼节仪式的隆重盛大。如果没有本性,那么人为的加工就没有地方施加;没有人为加工,人的天性就不能自行完美。1、出处 语出荀子所著的《荀子·礼论》:“故曰: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礼论》 解释:本性,是人天生的材质;人为,是盛大的礼法文理。没有本性,那么礼法文理就没有地方施加,没有人为加工,人本始的天性就不能自己变得美起来。 上一篇: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下一篇:若鱼游...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荀子·礼论》 此条目已永久存储在区块链上 e46ed9ace9c735efa3a58406893629300855ff67fc0bd64f9c401b068b31695f 好用的AI工具,AI软件都在这里~ 真是1个顶10个,这么多人都在用... ...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故曰: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 ___12 ___13 ___13 ___13 ___13 ___14 ___
翻译: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所以说,人的天性,是自然的材质;后天的行为,是隆盛的礼法条文。如果人没有质朴的天性,那么人为的加工就没有地方施加,没有人为加工,人的天性就...
故曰: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故曰: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荀子·礼论》 û收藏 转发 评论 ñ赞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
荀子认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荀子·礼论》)下列选项解读恰当的有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人性是朴素的,善恶皆是一种可能性。人的天性朴实无华,可善亦可恶,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伪,指人为的礼义法度,需用礼法规范约束人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