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本净禅师 司空山本净禅师是绛州人,俗姓张.幼年在曹溪出家,在司空山无相寺接受记别.唐天宝三年,玄宗派中使 杨光庭进山采常春藤时拜访了禅师.礼拜后问:“弟子仰慕禅道已久,请大师慈悲为怀,略为启发我.”禅师说:“天下禅宗博学大师都聚集京城,天使回朝后,足以断决.我依山傍水闲居于此, 无一知半解。
但在历史上唐肃宗时期无“上元三年”之说,公元762年时已为唐宝应元年,故本净禅师的圆寂日应是唐上元二年(761)五月五日。因此可以确定:本净禅师生于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卒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二、本净禅师曾经驻锡于广西合浦东山寺广西合浦县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合浦郡辖县。
摘要:唐代本净禅师为六祖惠能的法嗣,曾经驻锡于广西合浦东山寺,且受皇帝诏请,成为南禅进京辩论第一人,但历年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而鲜有研究。本文以现有史料为依据对其人生历程进行分析,且认为《绣像搜神记》记载的本净禅师或是同一人,其行为及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四、皇帝诏请,雄辩群僧杨光庭在太湖司空山...
如黄凯(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认为:“本净禅师少年时武则天当政,这一时期六祖慧能主要在曹溪一带弘法,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本净禅师从福建东平到广东曹溪跟随六祖慧能学法,这一推论当更为可信。因此,本净禅师的出生地应当在古东平,即今福建省松溪县。”但依《祖堂集》等多数...
摘要:唐代本净禅师为六祖惠能的法嗣,曾经驻锡于广西合浦东山寺,且受皇帝诏请,成为南禅进京辩论第一人,但历年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而鲜有研究。本文以现有史料为依据对其人生历程进行分析,且认为《绣像搜神记》记载的本净禅师或是同一人,其行为及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司空本净禅师摘自:五灯会元 - 宋·普济司空山本净禅师者,绛州人也。姓张氏。幼岁披缁于曹溪之室,受记隶司空山无相寺。唐天宝三年玄宗遣中使杨光庭入山,采常春藤,因造丈室。礼问曰:「弟子慕道斯久,愿和尚慈悲,略垂开示。」师曰:「天下禅宗硕学,咸会京师。天使归朝,足可咨决。贫道隈山傍水,无所用心。
司空本净禅师司空山本净禅师者,绛州人也。姓张氏。幼岁披缁于曹溪之室,受记隶司空山无相寺。(二) 志明禅师问:“若言无心是道,瓦砾无心亦应是道?”又曰: “身心本来是道,四生十类皆有身心,亦应是道。”师曰:“大德若作见闻觉知解会,与道悬殊,即是求见闻觉知之者,非是求道之人。经云: 无眼、耳、...
司空山本净禅师者,绛州人也,姓张氏,幼岁披缁于曹溪之室,受记隶司空山无相寺。唐天宝三年,玄宗遣中使杨光庭入山,采常春藤,因造丈室。礼问曰:“弟子慕道斯久,愿和尚慈悲,略垂开示。”师曰:“天下禅宗硕学,咸会京师。天使归朝,足可咨决。贫道隈山傍水,无所用心。”光庭泣拜。师曰:“休礼贫道。天使为...
本净禅师答:“无心是道,心泯道无。心道一如,故言无心是道。身心本来是道,道亦本是身心。身心本既是空,道亦穷源无有。” 远禅师说:“观禅师形质甚小,却会此理。” 本净禅师说:“大德,只见山僧相,不见山僧无相。见相者是大德所见。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悟其道。若以相为实,...
司空本净禅师 司空本净禅师 无修无作偈 见道方修道,不见复何修? 道性如虚空,虚空何所修? 遍观修道者,拨火觅浮沤。 但看弄傀儡,线断一时休。 道体本无修,不修自合道。 若起修道心,此人不会道。 弃却一真性,却入闹浩浩。 忽逢修道人,第一莫向道。 善既従心生,恶岂离心有? 善恶是外缘,于心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