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代本净禅师为六祖惠能的法嗣,曾经驻锡于广西合浦东山寺,且受皇帝诏请,成为南禅进京辩论第一人,但历年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而鲜有研究。本文以现有史料为依据对其人生历程进行分析,且认为《绣像搜神记》记载的本净禅师或是同一人,其行为及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四、皇帝诏请,雄辩群僧杨光庭在太湖司空山...
唐代六祖惠能(亦称慧能)的法嗣本净禅师,因长期驻锡在太湖县司空山,并于此山圆寂,故史称之为司空山本净禅师或司空本净禅师,敕谥大晓禅师。但世人对之研究相对较少,其人生历程及影响仍有持于进一步挖掘。《祖堂集》之载一、关于本净禅师的籍贯及生卒年龄本净禅师,俗姓张,其籍贯有两种说法。一说为“绛州...
本净禅师说:“山僧身心本来是道。” 远禅师说:“适言无心是道,今又言身心本来是道,岂不相违。” 本净禅师答:“无心是道,心泯道无。心道一如,故言无心是道。身心本来是道,道亦本是身心。身心本既是空,道亦穷源无有。” 远禅师说:“观禅师形质甚小,却会此理。” 本净禅师说:“大德,只见山僧相...
本净禅师【一日禅】 若言无心是道,瓦砾无心,亦应是道 司空山本净禅师,绛州人。张氏子,幼岁披缁,于曹溪受记,住司空山。后因唐玄宗,中使杨光庭,采常春藤。至山,见师议论超远,还奏阙庭。诏至内道场,与...
摘要:唐代本净禅师为六祖惠能的法嗣,曾经驻锡于广西合浦东山寺,且受皇帝诏请,成为南禅进京辩论第一人,但历年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而鲜有研究。本文以现有史料为依据对其人生历程进行分析,且认为《绣像搜神记》记载的本净禅师或是同一人,其行为及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摘要:唐代本净禅师为六祖惠能的法嗣,曾经驻锡于广西合浦东山寺,且受皇帝诏请,成为南禅进京辩论第一人,但历年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而鲜有研究。本文以现有史料为依据对其人生历程进行分析,且认为《绣像搜神记》记载的本净禅师或是同一人,其行为及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司空本净禅师 司空山本净禅师是绛州人,俗姓张.幼年在曹溪出家,在司空山无相寺接受记别.唐天宝三年,玄宗派中使 杨光庭进山采常春藤时拜访了禅师.礼拜后问:“弟子仰慕禅道已久,请大师慈悲为怀,略为启发我.”禅师说:“天下禅宗博学大师都聚集京城,天使回朝后,足以断决.我依山傍水闲居于此, 无一知半解...
司空本净禅师,在慧能大师众多的法嗣中,算得上是非常著名的一个弟子了,他在当时的声望,远远在他的同门师弟青原行思和南岳怀让之上,只是司空本净禅师安于淡泊,且没有什么嗣法弟子传承他的禅法,为他摇旗呐喊,致使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激起多少的波浪。后来的人,也就逐渐的把本净禅师淡忘了。
身心本来是道,道亦本是身心。身心本既是空,道亦穷源无有。」远曰:「观禅师形质甚小,却会此理。」师曰:「大德只见山僧相,不见山僧无相。见相者是大德所见。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其道。若以相为实,穷劫不能见道。」远曰:「今请禅师于相上说于无相。」师曰:「净名经...
司空本净禅师 司空本净禅师 无修无作偈 见道方修道,不见复何修? 道性如虚空,虚空何所修? 遍观修道者,拨火觅浮沤。 但看弄傀儡,线断一时休。 道体本无修,不修自合道。 若起修道心,此人不会道。 弃却一真性,却入闹浩浩。 忽逢修道人,第一莫向道。 善既従心生,恶岂离心有? 善恶是外缘,于心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