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理学家很重视心理分析,他们把“未发”与“已发”变成心性论的主体范畴,并与《易传》中的“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联系起来,以“未发”为“寂然不动”之体,“已发”为“感而遂通”之用,以未发为潜在本体,已发为现实作用。
未发与已发两个概念出自《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前人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中唐李翱《复性书》以《中庸》为基本思想资料,开始在心性论中引进和发展这两个概念。 二程讨论已发未发的问题基本有两个,一是已发未发的定义,二是如何在实践中体认未发。 定义:二程一种说法“凡言心者皆...
摘要:《中庸》“未发已发”的命题涉及中国哲学思想中一些最基本、最深奥的问题,非常重要又高度复杂,从宋儒开始,一直是历代儒家哲学家讨论的重点课题。朱子秉承程子对此一问题的思路,对它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和阐发,朱子对“未发已发”问题的思考,构成了他哲学思想的核心,以至于牟宗三对朱熹思想的批评,主要也是围绕朱...
或问“未发已发”。 先生曰:“只缘后儒将未发已发分说了,只得劈头说个无未发已发,使人自思得之。若说有个已发未发,听者依旧落在后儒见解。若真见得无未发已发,说个有未发已发,原不妨原有个未发已发在。” 问曰:“未发未尝不和,已发未尝不中;譬如钟声,未扣不可谓无,既扣不可谓有,毕竟有个扣...
落在文辞上看,既然说“发”,由内而外,有空间上的内外之别;先“未发”而后“发”,从“未发”到“发”,有时间上的先后次第。但从义理上考察,“中”与“和”只是一个,所以说:“未发不在内,已发不逐外;未发不为先,已发不落后”。 二、“已发”出了偏差,须回到“未发”上对治,读《大学》“正心”...
第一,以未发已发指心理活动的不同阶段或状态。 朱熹说,“思虑未萌、事物未至之时为喜怒哀乐之未发,当此之时,即是心体流行寂然不动之处,而天命之性体段具焉。以其无过不及、不偏不倚,故谓之中,然已是就心体流行处见,故直谓之性则不可。” ...
一部分的分析中已经表明,朱子在不同的时期都在两种意义上把“复见天地之心”和“未发已发”关联起来:其一、就未发之体和已发之用的关系而言,“复见天地之心”指的是由“已发之用”显示“未发之体”;其二、就心体流行过程中的未发和已发两个阶段而言,“复见天地之心”对应未发阶段中的“思虑未萌而...
查看手机已经发送的短信的方法因手机型号和操作系统而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1. 直接在手机短信应用中查看:打开手机中的“短信”或“信息”应用。在短信列表中,通常可以找到已发送的短信。这些短信可能被标记为“已发送”或有一个小的箭头图标表示发送方向。点击或...
求解“未发”“已发”..回复2楼:比喻很恰当,确是不二之体。未发是体,已发是用,体是良知之体,用是良知之用,体用一原。已发有未发在,未发亦有已发,未发即已发,已发即未发。就所谓动静而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而不动,静而不静